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骈俪之风盛行的两晋时代,《兰亭集序》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其内涵深刻、言辞清秀、情感真挚、文字流畅,成为东晋文坛一朵奇葩.从文本解读角度来看,学生不仅从解读中领略到文章所呈现的灿然文采,更能从中体会到东晋文人厚重的情感世界与深刻的思辨意识.怎样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之美,享受阅读之趣,是品读《兰亭集序》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尹玉珊 《广西教育》2011,(23):44-45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被欧阳修称为东晋唯一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在《晋书·陶渊明传》中,此篇也是陶渊明唯一被全文摘录之作。这说明无论是文人还是史家都认定此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风大炽,文人以清谈相尚.作为"三玄"之一的庄子,自然成为魏晋文人的精神家园.东晋诗人兼书法家王羲之自然也会受到这股"玄风"的吹拂,在他的<兰亭集诗>中就有"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的诗句,这明显是化用了庄子<天地>中的"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的成句.  相似文献   

4.
高章元 《学语文》2013,(3):21-2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伟大的田园诗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和归隐田园的人生取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并将继续影响着后人。陶渊明的人生意趣、价值取向明显有别于儒家的积极人世精神.集中表现在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的向往。追求一种自由冲淡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5.
《满井游记》是明代公安派散作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北京近郊有名的风景区满井一带的早春景象。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它与一般单纯写景的章区别开来,要在吟咏诵读中,体味其深层的意蕴,要通过作品外在绘景的“形”,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锋 《语文知识》2009,(4):73-76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东晋诗歌相关的材料,是研究东晋诗歌的重要文献;而其他并未直接联系到诗歌的材料,也可借以考察东晋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本文先将这些材料归类,并在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东晋诗歌衰落的原因以及玄言诗是否能概括东晋诗歌。  相似文献   

8.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记叙古代文人盛会的序文,两篇序文异曲同工,各尽其妙。本文从序文文体、文中情景关系、立意、创作背景四个方面对这两篇序文进行比较,以期为两篇序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阐释学“翻译即理解”的基本观点分解渗入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的翻译步骤中,在这一文本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家杨宪益的主体性在“吸收”到“补偿”四个步骤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乡土传统的广阔基础上突兀的城市灯塔使人向往的同时又遭人斥责,这种矛盾的心态一直贯穿着整个20世纪中国文人的内心。在中国知识分子笔下,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奋斗方向,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性的迷失,其深层心理还是源于乡村身份与城市文明的酵解后的人性期盼。  相似文献   

11.
东晋士人和文人崇尚自然,顺情任性,最典型的表现在流芳千古的兰亭集会上。这次名士、文人参加的集会,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一精神却是魏晋叛逆精神在人生中寻求灵魂家园的必然结果。《兰亭集序》反映的就是叛逆精神走向成熟的动态心灵。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通过游目聘怀,体会大化运转的庄严与华妙,世俗的羁绊和生命的忧伤都被化解了。  相似文献   

12.
东晋士人和文人崇尚自然,顺情任性,最典型的表现在流芳千古的兰亭集会上。这次名士、文人参加的集会,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一精神却是魏晋叛逆精神在人生中寻求灵魂家园的必然结果。《兰亭集序》反映的就是叛逆精神走向成熟的动态心灵。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通过游目聘怀,体会大化运转的庄严与华妙,世俗的羁绊和生命的忧伤都被化解了。  相似文献   

13.
东晋文学景观之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同其所施行之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晋教育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在东晋教育中,文学教育在士庶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均,士族接受了较全面的文学教育,而贫寒庶民则缺少足够的文学教育。这种士庶之间文学教育的失衡、不对称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东晋文人群体阶级构成的士族化,并进而使底层经验、底层生活无法通过文学得到有效的传达。其次,在人格教育方面,东晋士族家教所极力塑造、培植之人格乃狭小之家族人格,以致一般士族文人普遍缺乏民间视野、民族意识与天下情怀,反映到文学上便是表现故国之思、复国之志以及丰富民间生活之类文学作品的极度缺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有着繁多纷杂的各类琴赋,其追求"琴境"、"心境"等的融会贯通、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诸般感悟、以及对"和"这一审美理念的深刻思索,对学习中国文学及文化的日本古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细读文本、斟字酌句,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代表文人纪长谷雄的《风中琴赋》中、集中表现的"琴"与"风"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梳理,从两者意象与契合关系进一步探讨"琴境"与"心境"之"和",研究文本中"琴"、"风"、"人"三者统一,及其对"和"这一审美意识的再创造和理念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鹤归华表”典故源于东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因其本身有丰富的含义,为后代文人广泛使用,唐诗中主要用其本意,多用于道士诗及送别诗等,到了宋代其内涵进一步丰富,更多地用来表现身世之感、家国情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诗艺术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朽的杰作──《桃花源记》靖远矿务局第三中学常受中国古典文学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璀璨夺目。在这花的海洋、珠的宝库中,有数不清的传世之作。在众多的名家名篇中,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一枝清新素雅,芬芳媚人的奇葩,翘首于万紫千红之中,为古今文人逸...  相似文献   

17.
东晋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相对于艺术的繁盛,东晋的诗歌则有相对衰落之态。原因有:一、东晋文坛吹起的一股玄学之风,减少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激情;二、东晋文人偏安江左的苟且心态,对东晋文学也有直接影响;三、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诗歌的创作群体缺乏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宋清两代词作中,“庭院意象”不断被描绘与重组,最表层的因素是宋代以来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其深层原因则与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并与词的内部发展相联系.对比宋清两代文人词作中“庭院意象”的功能特性,归纳其演变之因素,总结出“庭院意象”这一相对独立的审美空间,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中从抒情中介进入到拥有自身独立审美特性的演变.其功能性的转变,完成了“庭院意象”从媒介性到文学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剖析《剪灯新话》 ,发现其诸多故事具有共同的叙事模式 ,即理想与现实、情与理之间的矛盾化解过程。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考察 ,这种叙事模式的深层含义则是它反映了元明易代之际文人如何由梦幻到明初理性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创新与协调能力的先进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其内涵、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