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充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文学创作无法与男性相匹敌,只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渐趋觉醒,于是出现了一大群女作家.女作家们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从不同角度透视人生,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出一曲曲婉转动人的乐章.女性文学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喷涌而出,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涂上了绚丽灿烂的一笔,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5.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是在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她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塑造了“莎菲型”女性的系列形象。其创作显示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发展 ,在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女性文学中,女作家赋予“梅”这一文学意象以丰富的内涵,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主要从宋代女作家对“梅”的审美视角、审美追求和审美主体三个方面来观照宋代女性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凌驾于文学性之上,几乎是题材单一的政治文本。"十七年"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宏大题材下有着一些潜在的主题,那是隐匿着的关于女性生命体验、家庭生活、两性情感等的创作题材。  相似文献   

9.
论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尼日利亚女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该国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尼日利亚女作家并没有完全接受欧美女权主义的激进思想,而是对黑人妇女主义文学传统情有独钟.她们在小说、戏剧、诗歌等各种文学题材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且还成立属于妇女自己的作家组织、出版社,为女性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作家赢得尼日利亚国内外的文学奖项,引起世界的关注,她们的作品必将成为绽放于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封建主流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沉重的负荷与苍凉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当时精英女作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作为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的林海音、孟瑶、郭良蕙等作家,她们或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在封建泥潭中挣扎的女性呐喊,或用更广阔的视野将女性命运做了整体和深入的思考,以女性的苦难挣扎史来反映现实社会。她们通过女性形象的悲惨境遇对整个中国女性命运做了痛苦而深刻的反思,但由于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女作家本身时代观的限制,女作家们陷入讲述一个个凄惨哀怨的女性悲剧的创作思路,并没有对陷入困境的女性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女性旅行文学成为华文文学中的一抹亮色,但在海峡两岸却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钟文音、陈玉慧等在文坛举足轻重的女作家的旅行文学创作为台湾文坛增添了新的风气.相较而言,大陆方面女性旅行书写仍停留在小众范围,上海女作家陈丹燕的旅行书写较为成熟,具有代表性.本文拟从两岸女性旅行文学的代表作家陈玉慧与陈丹燕入手,分析两岸视阈下女性旅行文学创作的差异性,并探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照见当代两岸文学中对同一议题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有关“离散”的华文文学讨论中,20世纪北美华文女作家的创作被认为是用文学想象的方式探讨华人移民女性的性别身份与族裔身份的双重“问题”而成为热点。本文结合两代北美华文女作家的代表作,分析“离散”的具体内涵及其演变,以期丰富研究界有关“离散”概念的思考,同时探讨女性主义话语在“离散”论述中所具有的理论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青一代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极为强烈鲜明。她们对女知青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探索,构成了当代"女性文学"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张辛欣、张抗抗、铁凝和王安忆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作品分别从女性主体和女性存在的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她的创作实绩有力地丰富和推动了英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发展.论文从创作视角、两性关系、生存价值、文本实验等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多丽丝·莱辛对英国女性文学所做出的不懈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火唤起中国女性的大崛起,现代中国抗战女作家阵容空前壮大,女性抗战文学亦呈现崭新风貌:女性性别意识加强,以与男性性别求异的"女性的觉醒",拓展自我认知;从社会政治、时代思潮多视角多层次地观照"女性体验",深化对女性命运的探究;结合女性心理与生理体验,寻找并坚守艺术个性,创作视角性别化,显示鲜明身体写作特征;迎合民众特别是妇女的审美趣味与习惯,艺术形式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女性文学都有不同于以前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特点。本文阐述了中国的女性文学含义及在新时期的特点 ,并划阶段分析了女作家的创作道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中可以看出女性文学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理论背景的界定,因此关于“女性文学”的内涵,目前文学研究评论界有四种观点。观点二的唯性别论、女性题材论和观点四的唯性别论、女性意识论占大多数。笔者认为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人物的作品均称之为女性文学;狭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并称之为女性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