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贾平凹在新世纪的小说《秦腔》这部方言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新世纪的乡土与五四起就追求的乡土现代性走到今天,到底离现代性目标有多远;探讨新世纪乡土如何建构和实现自身的现代性,并展望未来新世纪乡土。  相似文献   

2.
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产量丰厚,但英文译著却较少,主要因为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地域方言。目前这些英文译著中对乡土文化的漏译、误译、断章取义等现象时有发生。论文以《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为例对其中的方言、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误译和漏译进行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其他乡土文学作品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益阳乡土上诞育了许多新人新作,但本地新作家们对前辈作家立波先生及其作品是仰视着的._益阳地土民俗独特.民风淳厚,地貌复杂,不象北方大平原那样一览无余,山之阻隔,水之迢迢,使得十里不同音.立波先生用家乡益阳方言写出了不少烩炙人口的乡土小说.作品最大限度地录入了glt~20世纪50年代原汁原味的方言乡音,这是很珍贵的.方言的作用并不只是在于文学本身,它是一部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乡村权力书写是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大喇叭、公章、会议、派出所,这些现实中的权力工具,在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反复出场,成为作家有意设定的隐喻乡村权力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但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社会形态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巴人自称是个“语言的口吃者”,因为他说不好普通话。但他在运用宁波方言上却很见功夫,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巴人运用方言的得失,笔者曾作过探讨(裁《宁波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但他作品中方言的形象生动之处,方言与书面语前后照应之法等等,外地的读者最好还是在明白了方言词的确切意义后再来细细品味,兴许能别有会心,获得意外的收益。为此,本文选择他几部主要作品的一些方言词语加以注释。  相似文献   

7.
两百年来,闽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对《厦门音系》、《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话》、《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厦门方言研究》等四部作进行述评、比较,展示了百年来闽南方言研究的重要收获,并对新世纪的闽南方言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方言书写是乡土文学乡土性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为研究对象,将乡土文学与方言教育融为一体,探究通过乡土文学深化方言文化教育。首先对方言和乡土的关系作了梳理,进而重点阐释了乡土文学中的方言书写在语文智育、德育、美育以及教学应用方面的独特价值,并针对乡土文学中的方言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了积极探究,以期对方言文化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方言是其"土气息、泥滋味"的重要表征。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史上,乡土小说家、评论家大都审慎而艺术地运用方言,方言在乡土小说中也具有多重审美内涵。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时,方言却只简单地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立场的表征。在十七年乡土小说中,方言泛滥与审美质素的消弭成为一个饱含思想史命题的语言症候。作家周立波的创作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强调故事情节和细节的真实性,20世纪初的乡土作家据此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他们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用民俗事象或心意民俗来构建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进而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小说对乡土的书写从描写乡土悲剧、表现不尽意的人生,对底层人生、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描写以及淡化背景、凸显权力的文革时间和背景的处理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毕飞宇作为当代作家独特的面对乡土、想象乡土和描写乡土的方法.分析毕飞宇乡土书写方式,展示作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贺智利 《安康学院学报》1999,11(4):79-82,90
路遥小说语言的艺术魅力,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对陕北方言的恰当利用。其中,人物道白中出现的方言土语,取得了人物语言乡土化、个性化和传神化的效果。而融入小说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的陕北方言,对增加作品的地域色彩,挖掘深蕴的文化内涵,显示其创造的独特性都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大量运用山东特色方言,富有地域生活特色,充满生命活力和想象力,极具创造性。乡土语言作为地方文化最个性化、最原汁原味的代表,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及效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乡土语言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路遥小说语言的艺术魅力,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对陕北方言的恰当利用。其中,人物道白中出现的方言土语,取得了人物语言乡土化、个性化和传神化的效果。而融入小说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的陕北方言,对增加作品的地域色彩,挖掘深蕴的文化内涵,显示其创造的独特性都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7.
陈晓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2-24
本文通过对翠翠和苔丝的爱情悲剧进行比较,揭示了作品背后深层的乡土忧思,展示了沈从文与哈代这俩位文学大师不同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陕西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自1993年《白鹿原》发表以来,近二十年中,学者围绕陈忠实及其作品在文化研究、乡土与创作的联系、纵横比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从写作手法与创作模式等角度认同并反思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从方言运用和生活经历探究陈忠实乡土创作的文化寻根历程,在陈忠实与国内外作家的作品对比中挖掘体现他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贾平凹的《秦腔》对乡土叙事传统有借鉴也有创新,尤其体现在他对乡土中国写作的祛魅化处理上。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力求展示社会巨变中的乡土现状和农民的深层精神感受,从而为乡土文学的当代写作提供新的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20.
贵州乡土诗人赵卫峰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下,与时俱进,以其对新时期乡土诗歌的独到理解,用诗歌的创作去实践着自我乡土诗歌理念,力求在新世纪乡土诗歌的创作上,在传统乡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推动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乃至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