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颜色是物质的一种性质,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化学变化都伴随着明显而美丽的颜色变化。化学中的颜色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化多端,非常有趣。颜色不但使自然界丰富多彩,而且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如五颜六色的服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美丽的烟火,等等。颜色也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享受。中学化学中颜色变化非常之丰富,而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一、案例呈现 这是初三《科学》的一个探究课题: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哪些?授课时,我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探究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次序),学生预期加碘液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的溶液不变蓝,B试管的溶液变蓝,以证明碱性条件下,淀粉酶失去催化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优质课的评比中,教学设计时通过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一教学难点,但实验探究的过程很失败,没有达到探究的目的。本文首先呈现课堂实况,其次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再次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再现,最后就探究实验设计的一点反思感悟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7.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有效、直观、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惊喜中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演示实验对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以期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海莉 《中学生物学》2005,21(12):36-37
"淀粉和葡萄糖通过透析袋的差异"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的开出率很低,仅仅是教师口述实验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二:其一,实验中需要透析袋,而透析袋一般药店里没有,苦于找不到实验材料而使活动无法开展,而且用线绳也不易把袋口扎紧,实验很不容易成功;其二,用尿糖试纸检验葡萄糖,尿糖试纸用法虽简单,但学校也没有,必须购买,且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不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本着既经济又直观的原则,也为了使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更好地接轨,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也应该还原它的本色,要以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探究实验方案二](第93页)中,提出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希望学生观察到"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的现象同时,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步骤如下。 1 设疑激趣(自学提问阶段) 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故事或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而教学用具可采用化学实验用品、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投影、电脑等,以吸引学生尽快投入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该环节实施的关键在于问题的选择。问题要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中。既突出教学重点,又要形式新颖,引人入胜。这一环节的化学教学无疑具有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4.
把"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作为一个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效果理想.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按照改进方法如①把木炭改为活性炭;②活性炭与氧化铜配比:活性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1:(7~13)的范围内;③把研细混匀的活性炭和氧化铜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实验,现象不明显.一次无意中用乙醇把混合物调成糊状后加热,1min出现现象,继续加热至2min,试管内壁出现铜镜,试管内黑色混合物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它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实验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因此,中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1册第5单元第1课题的教学资源,是中学化学教学实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课程中,实验和科学探究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阵地;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跟科学探究一样,也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在发展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高考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高三模考发现学生实验设计方面得分率较低,属于薄弱项目,问题在于教师观念不能更新,思想认识不足,或者是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不知道在课堂上该做些什么。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堂上有必要给学生找事做。如,在实验探究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假设及探究,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既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畅通性,又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对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教学的重点不是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挖掘,而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提出"块状"探究实验活动命题的由来及理解课改之前,科学课(常识课、自然课)的课堂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教师可以基本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一步一步去做,科学实验也是以分步进行为主,教师容易把握课堂的进度。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应该说是停留在"点"上,那么"块状"就是把可以串联起来的几个小活动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9.
黄秀琴 《考试周刊》2013,(9):143-144
<正>"氧化—还原反应"既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在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学生要学习到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只有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准确理解其反应的实质。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倪亚清 《物理教师》2008,29(3):13-14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使物理创新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