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7,(2):100-103
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线条的形成和组合的灵活处理,增强了作品人物的整体节奏感;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等可以表现出作品的韵律感。通过对中国画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论述线条节奏和韵律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特异的美学气质,注重节奏和韵律、动势和气势、“力”感美,并且中国画线条自身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笔墨在中国画上的意味表达是以线条为依托围绕线条进行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线条。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立的精神意义。没有线条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形式和手段,有了线条,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得以在此安顿,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5.
张卫民 《陕西教育》2007,(1):102-103
中国画的构成以线条为主,以雄辩的线条传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中国画的线.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以线为主,讲究笔法,生死刚正谓之骨。这就是对中国画中线的内涵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线描艺术源远而流长,历代中国画中的白描精品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和个人的风格特色,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具有节奏、韵律美的宝贵财富。白描线条因其具有造型、表情、审美的三种功能,而富于它以神奇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奠定了它在中国画造型中的支柱地位。塑造具有魅力的线条,首先应注意用笔“写”出线条的力度、节奏美和韵律美,其次要让线条与形象紧密结合,最后就是应多观察自然,体会各种美以积聚情感意境,以情运笔,才能表现出具有活力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与书法是相互影响极为深远的两种艺术。书笔入画源远流长,代有发挥。主张书笔入画是因为中国画线条本身难以自足,书法线条却不断地发展完善,而两者对线条较多的审美共性促进了这种引进。中国画在长期的引进中汲取了书法线条的形感美、力感美、动感美、情感特质等等,从而丰富了自身。研究和推进书笔入画对中国画今日的发展将提供一种新的参照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邹维平 《孩子天地》2017,(6):222-223
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线条是有形有色、有骨有神、有气有韵、有情有意的具有高超表现力和强大生命力的线。中国画的线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1线与中国画的密切联系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绘画技法,中西绘画互相融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尤其是线条,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富有韵律感、力度感和节奏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中国画的造型主要部分和灵魂。它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替代的。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它自身独道的优势,正不断发展;但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前进。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线条是中国画塑造形象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它既状物又抒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和传统审美观的体现.中国画的线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两类线条表现形式,其一是以工笔画形式存在的线,其二是以写意画形式存在的线.在中国画的花鸟、山水、人物画中蕴含着浓郁的绘画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1.
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画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描述世界,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出来的表现方式。这种本不存在的线,经过画家的观察、思维、想象,构成了绘画最基本的语言。特别是中国画家赋予了线特殊的意味,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家注重线的质地,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还把主观的感受及精神情感注入到了线的表现之中。线在中国画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的功能,是情、境、意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化演变的渐进过程中,一部分画家把目光转向艺术本体,选择的是对形式的探求,对西方构成语言的借鉴与运用使得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形式有所突破。中国画形式美的探求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风格独特的散文,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落寞感,让读者品味到一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滋味,创造出生动和谐的优美的秋的意境。其语言也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语言平易清新、典雅含蓄、和谐流转,兼具音乐美和绘画美。诗词的语词美、声韵美、修辞美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其诗词语言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是中国诗歌的灵魂.通过美国意象派诗人Amy Lowell对杨贵妃的七言律体<赠张云容舞>的翻译来赏析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再现手法,发现意象与情趣的交融、双声与叠韵的递用和待续句诗行的形式可赋予译文同样的意象、音律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怪诞”是一种美。这种美尽管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但它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潜流 ,而且源远流长。陈老莲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无疑是与其“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的。陈老莲人物画“怪诞”的造型特征 ,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体系建构上,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由此导引着一切绘画元素的组成体制,形成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美的表现方式入手,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易理的思想,分析了中国画的意境与神韵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画境界美的形成和构成方式,提出了接触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图在绘画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画中,构图的取舍或章法的运用都是作画前先要决定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法则,以及各种构图形式及其特点,来阐释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所说诗歌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构成的韵律美,这种重视外在声音美的观点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声音都是与诗歌情境相契合的。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文章以其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