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从相同题目、材料、体裁三个角度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引导不写出充满灵气富有个性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相同题目、材料、体裁三个角度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 ,引导学生写出充满灵气富有个性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总有自身的特点,或遣词造句方面,或布局谋篇方面,或选材立意方面,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现课文妙处,哪怕点点滴滴,就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阅读中,有如步入曲径,领悟甚多,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5.
6.
7.
一篇课文总有自身的特点,或遣词造句方面,或布局谋篇方面,或选材立意方面,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合理求异,发现课文妙处,哪怕点点滴滴,就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阅读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步入曲径,领悟甚多,其乐无穷。请看《小壁虎借尾巴》(五年制二册)一课的教例——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一座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留下了2000吨废料。这些废料既不能挖坑深埋,又不便运送。面对这些废料,许多人一筹莫展。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承包了这件苦差事。他对废料进行了分类利用: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把废铅废铝做成纪念尺;把水泥碎块做成了小石碑;甚至把朽木和泥土也装在玲珑透明的盒子里进行宣传销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发展求异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能力,略陈管见。一、克服在课本里寻找“现成答案”的习惯。谈到教学,就会想到流传的这样一句话:纲为纲,本为本。诚然,课本是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供了基本材料。但是,如果让其变成一个单纯划定知识范围的框框,一切思维求同于课本,来个本本主义,无疑会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求新求异",这其实便是学生开始在无意识地运用发散思维考虑问题,如果我们在此时能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一、求全。学生阅读课文多满足于一知半解,看问题常带局限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中“求全”,具体引导方向在于“发现”,学生如对问题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应用肯定而带有启发性的言辞引导,直至把问题理解全面为止.二、求深。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问题多浮于表面,很少深入到文字的意境中去,即考虑问题多注意现象,抓不住本质,须坚持“求深”训练.具体引导方法: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只理解到现象而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质时,教师应引导大家积极思维,探索事物本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一文中谈到了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那么,究竟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培养和发展求异思维,即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的正确结果 ,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维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 ,束缚学生的思维。通过设计方法求异、解法求异、结果求异等作业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 ,不断产生新的答案 ,向独特的方向发展。一、结果开放求异为了打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千人一面的机械练习 ,发展学生智力新意识。习题应重视方法多样性多解题的设计 ,让学生发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 ,从而开放学生的思路。例1 :现有浓度为10 %的盐水8千克 ,要得到浓度为20 %的盐水 ,用什么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4.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强者,首先应让学生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知晓怎样才能进入"角色".但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这种方法往往也成为以后分析问题的"紧箍咒"和"绊脚石".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尽快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考虑问题.只有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培养和创造学生发散思维.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扣住一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敢于参与学习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充分显现个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养。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流程,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先看三个教学案例:[个案一]一次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两位老师同上《胡同文化》的研讨课,专家点评时认为,新课程标准一是注重积累,二是主张个性,即学生发现了什么。现在多数课基本以教师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求异,去创新,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利  相似文献   

20.
江苏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俊清老师在《我们离“真”究竟有多远》一文中谈了自己对作文“写真话,抒真情”的认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第12期)。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在《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