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视觉元素及对受众消费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读图时代",明星和模特、产品图片、品牌LOGO、道具和背景及文字等视觉元素在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混合使用,不仅给女性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不断刺激女性消费欲望,制造时尚需求。以此影响女性消费者形成了对美和时尚的消费、摒弃"物美价廉",崇尚高消费、身份象征、视觉愉悦和心理满足及对女性消费品位的塑造和强化等消费倾向。女性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正确对待"时尚"。  相似文献   

2.
迟强 《东南传播》2010,(7):131-133
本论文将广告视觉文化纳入消费社会这一语境下进行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广告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隐患给予关注和思考。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文化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布道者;从符号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符号在日益丰盈繁杂的同时,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危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透过广告文本对"文化平等"与"文化民主"的制造表象,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隐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快节奏的时代呼唤"视图文化"的到来."图"极大地扩张了人类的视觉世界,越来越成为我们感受最多的文化对象;"读图"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忙碌的当代人快速获取信息及"快餐式"文化消费的需求.不管你喜欢与否,"读图时代"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视觉文化的绝对优势渐渐凸显,关于大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的冲击之争也甚嚣尘上,然而二者在冲突之下似乎又有融合与借鉴,到底是精英文化在借用"大众"外表收复失地还是通俗文化盗用了精英之名乘胜追击,对精英文化进一步销蚀?只有从消费主义的背景和视觉文化的本质特征入手,才能透过现象看清这些新"消费偶像"的本质。事实上,这些名目繁多的视觉盛宴,本质上都会有意或无意的造成对精英文化的销蚀。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大众消费已超越了温饱水平之上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商品化的社会。在当今消费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欲望的表达首先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快感享受,身体首先是作为看与凝视的对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主宰了消费文化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昊莹 《新闻世界》2009,(11):118-119
目前,一个看与被看的视觉文化主导的世界正在朝我们走来。在视觉文化中,人对世界的感知来自于各类视觉元素。同时,视觉文化逐渐在改变着人对自身的认识,繁复的视觉因子促使了人对物的过度需求和依赖,视觉化的感知导致了消费化的行为,进而演变为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状态,激发了人的消费化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赵本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那顶极富喜剧色彩的"老解放帽";一提到小沈阳,人们也会联想到他腰下的苏格兰红裙.十几年前,赵本山的帽子"横空出世",成为赵式小品的经典符号;如今,小沈阳的裙子也"一炮而红",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从赵本山帽子的成功到小沈阳裙子的火爆,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涵着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流行文化的特点,从视觉符号、大众心理及媒体制造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另类解读.  相似文献   

8.
赵敏秀 《东南传播》2018,(4):129-131
美学赋予了广告可以无意识吸引受众进行消费的手段,二者的结合,使得美学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而广告获得了艺术审美意象。广告美学所构建的"迷惑"无形中激发消费者欲望,从而完成刺激、注意、兴趣、购买整个消费行为。跨界广告是社会资源的多重开发和整合的表征,从美学层面,跨界广告通过对视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融合和扩展的美学特征,其背后美学机制指涉的是过时商品和品牌的复兴以及广告商为激发消费者深层欲望所构建的消费艺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中女性身体主动分享和被观看的行为,结合视觉消费文化中具体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分析女性身体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剧商品化和物化的趋势,并提出对当前女性身体消费研究需重视主体意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宣传的不断壮大,由微博、微电影一类微型信息传播方式引发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显著发展变化的今天,传统的媒介定向传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即时消费诉求,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为代表的新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方式表明中国已开始跨入全民"微时代"。  相似文献   

11.
魏然 《东南传播》2016,(10):107-111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高颖 《出版广角》2015,(14):92-93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更多的是寻找消费的“感觉”。视觉消费在当代消费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式各样的形象成为消费的对象,消费者的行为或隐或现地受到各种商品及其形象的影响。本文试从视觉文化角度,浅析豆瓣网中的视觉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王妍妍 《今传媒》2012,(12):114-115
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纸质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以大幅图片吸引受众,缓解日渐式微的压力。然而消费时代和视觉文化彼此呼应、来势汹涌,关于"图像将取代文字"的说法也甚嚣尘上。本文将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对纸质媒体的"图文"关系进行探析,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视觉文化的繁荣,人们对商业建筑表皮的视觉效果越发重视,因此对这种现象的原因、结果的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以长沙友谊商店为例,分析了当下对建筑表皮视觉效果的追求,重点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消费化,建筑表皮数字化,视觉文化大众化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视觉效果过度追求的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蒙蒙 《新闻世界》2011,(9):185-186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广告研究文献也在量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本文重点分析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研究中国广告的论文,提出了中国广告视觉传播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广告作品赏析阶段、视觉传播作为文化现象在广告研究中的导入阶段、视觉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广告研究中的量化与发展阶段。以期对我国广告学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并吸引更多的学者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和建树。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广告传播视觉转化的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视觉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视像意识与当代广告信息表现策略;视觉经验与当代广告中情感表达策略;视觉机理与当代广告的"眼球效应"策略;视觉感性与当代广告推销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传媒技术不断进步,影视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原先的一种附属艺术上升为了当前的主流艺术类型。随着全球一体化形式的快速加剧,影视从“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影视艺术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唱片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音乐现场成为流行文化消费的另一重要领域。随着"图像霸权"时代的来临,演唱会视觉化现象也日渐凸显。在演唱和表演的双重名义下,通过展示修辞化的明星形象,演唱会向大众推销一种娱乐性、感官性、消费性的价值逻辑和生活观念。运用特定的空间分割技术形成特定的等级秩序,演唱会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权力关系。本文从视觉权力的角度对演唱会进行解读,分析其空间等级秩序及背后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看到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对产品产生兴趣。在同质化严重的焦灼市场竞争下,消费市场被不断细分,广告作为营销手段中的一环,不断地引入新概念、创造文化情境。意义植入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这种现象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更是对符号和意义的消费,而广告正是塑造产品形象、创造意义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