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算理与法则,但当不能两全时,我的选择是算理为先. 缘于张丹教授在<以数的运算为例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一文涉及题目1和题目2上的得分率分别是70.10%和43.09%,部分老师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掌握法则更重要,因为会运用法则进行正确计算的要比理解算理的多出27.01%,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在评估检测中,这部分学生就可以少出错,多得分.  相似文献   

2.
小刚有个怪毛病,就是做作业太慢,尤其是做数学作业,抄完题目后,必须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核对,检查题目是否抄错;解完题后,还会将结果验算一遍又一遍,有时甚至为一道题反复检查一个多小时,否则就放心不下,以致无法及时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似文献   

3.
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仔细想想,却会有新的发现.图1中有△PAB和△QAB,问:△PAB与△QAB的面积之比是多少?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因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和  相似文献   

4.
找难题做     
对四川省2008年高考理科状元王可倚来说,数学是拿手好戏,她表示,要想在数学考试中取胜。就得求稳,数学考试下,前面的题目都会很简单,但越是简单越容易丢分,王可倚认为,绝不要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而这就得靠自己的仔细和细心.后面的题目会比较难,对于想拿高分的考生很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时,教材多次出现了有关圆与正方形关系的题目.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就题论题,题目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我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的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语文阅读的时候,全凭自已的感觉答题,往往是直接看题目,然后就开始答题,答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答题没有方向,没有全盘考虑,严重影响了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进而造成失分.  相似文献   

7.
<正>一些题目看似普通,但是若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普通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挖掘出这些内容,会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惊喜.以下面的这道题为例进行说明.已知:AD是△ABC的中线,E是AC上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F.在这个题目里,除了A,B,C三个点之外,还有三个点D,E,F.我们分析后发现,对于D,E,F这三个点,只要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可以确定第三个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 偶然在百度上搜到一个"圆吧",发现几条有趣的帖子,照录如下: 1.我终于知道怎么找圆的圆心了,好开心啊,我才六年级. 2.圆形面积要算一个3.14,那这为什么要用3.14算?是谁知道要用3.14去算?怎么只有3.14呢?  相似文献   

9.
不要放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平凡而简单的问题,它们背后也许有你还没有弄明白的东西.找到一种解题方法之后,不妨再想想: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呢?不知道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看来极为简单、平常的题目,仔细想想,却会有新的收获.例如一些涉及初中知识的题目,小学生却能完整、正确地做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你现在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要紧,让我们先来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一种新的题型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这就是“找规律,写公式”一类的题目.这种题目类型的解法是:一边算一边想,发现题目中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看来极为简单、平常的题目,仔细想想,却会有新的收获,例如一些涉及初中知识的题目,小学生却能完整、正确地做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你现在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要紧,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相似文献   

12.
解析几何是近年来各省高考和模拟考重点考查内容,大多以压轴题形式出现.通过分析发现,此类试题所给的主干条件往往都是一般问题的特殊化处理,一些看似朴实的条件往往作了精心的设计.本文以2022年全国高考Ⅰ卷理科双曲线考题为例,对题目条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揭示看似朴实的条件背后的秘密,以期有悟道参理之功、格物致知之效.  相似文献   

13.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等积变换和有关计算面积的公式、定理进行解题的方法称作面积法.运用面积法,会使题目的解法简捷、明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算理与法则,但当不能两全时,我的选译是算理为先。 缘于张丹教授在《以数的运程》一文涉及题目1和题目2上的得分率分别是70.10%和43.09%.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第11期高学彬的《读后思考》,文中列举了三个例题,分别用到了全等法和面积法进行了证明.另外同一期的潘心德的案例4中也有同样的题目出现,从题目的分析过程可以明显的发现面积法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从表面上看三个例题是单独存在的,其实不然.特别是例2和例3之间完全可以通过题目思路的延伸和条件的改变,将两题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发现一些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作文,在中考语文学科的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初三学生,你一定在为写好作文努力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在考场上取胜呢?我认为应该尽量想方设法“让你的文章更美一点”。一、让文章标题更美一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美的题目像磁石,一下子就会吸引住读者的双目,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文章的题目尽量做到新颖、醒目,把自己的感情、人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总编点评] 《爸爸去哪儿》一文,写的都是大实话.初看这个题目,我们会想,爸爸肯定很忙,为了生计,为了爱和责任,没有时间陪伴作者.但作者没采用这样的常规套路.他撇开了爸爸的工作和打拼,专写爸爸的缺点:抽烟、喝酒、打麻将.文章写了两个细节,制止爸爸抽烟和制止爸爸酗酒.作者对爸爸关怀备至的真情跃然纸上.作者有一颗平常心,心理诉求合情合理:“我不求家境多么富有,不求生活多么美满,我要的只是爸爸您多在家中陪我、姐姐和妈妈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一个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整篇文章不以文采取胜,不以构思巧妙取胜,而是以真情告白取胜,这样的文章很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翻阅学生的期末测评卷子,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的做题方法是对的,可惜把数字抄错了,这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真的需要提高。平时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或打圈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把数学书当作习题集,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农业社会是以"力"取胜,工业社会是以"物"取胜的话,那么信息社会则是以"智"取胜。以"智"取胜,即以教育取胜。谁真正重视教育,谁的教育搞得好,谁就能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社会有适应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有适应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必然会产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与改革教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试题一讲就懂,考试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听懂了某一道题的答案,而对解题思路并没有理解,即对物理的原理并没有理解透彻.这样就会出现前面的情况,除非遇到基本相同的题目,否则即便对于同类题目,只要命题者对试题有较明显的改编,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