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学校某些教育观念不正确对青少年出轨(犯罪)的影响,并对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出轨(犯罪)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上升,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社会上的问题少年越来越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率增高的原因,探讨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桂金 《考试周刊》2010,(26):215-216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被称为三大公害之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作案成员低龄化,作案手段行为方式智能化、成人化,犯罪性质恶劣和重新犯罪比例增高等特点。据有关资料,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70%,这样的案例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应当认识到: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是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青少年犯罪是个别现象,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如何减少以至避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特点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低龄犯罪增多,农村未成年犯罪增多,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增多,独生子女犯罪增多,女性犯罪增多,低文化水平者犯罪增多,重新犯罪的增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强调青少年犯罪以教育和惩办为主,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惩办为主.教育得不副凸现。这对青少年犯罪的减少不利。德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教育保护与惩办相结合,切实保障了德国社会上青少年犯罪人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在汲取法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的角度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的关联,进而探索通过充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教育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希望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的脊梁,青少年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状况。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令人担忧的,近几年青少年的犯罪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其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都必要高度重视的的问题。青少年占我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现今青少年犯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虽然对于犯罪青少年的教育和改造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使他们对于犯罪的后果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防止他们犯罪。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部分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希望相关的人员加以借鉴和思考,为减少我国的青少年犯罪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其中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正式发表的2001年版<青少年白皮书>称,盗窃等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明显增加,占到了少年犯罪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校园暴力猖獗,4年来已有数十人死于非命.而我国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也一直居高不下,这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成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是摆在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文化市场的失控和不良社会环境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伟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4-57,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处于高发态势。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特征,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且给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征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为了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供思想政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据网络文化在我国转型时期的多元共存、三点一线互动,较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且指出:网络不良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控制与建设,是现在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网瘾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人格扭曲、行为失范、道德与法律意识弱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及网瘾少年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网瘾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防范网瘾少年犯罪,关键在于预防青少年陷入网瘾。  相似文献   

17.
闲散青少年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其存在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的发展态势,更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问题。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特点,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主体方面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工作进行有意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无期徒刑配刑存在诸多不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处:刑罚结构偏重,涉及无期徒刑的罪名过多;过失犯罪配置了无期徒刑;未成年人犯罪配置了无期徒刑。对此,应优化我国的刑罚结构,禁止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配置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