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元杂剧《桃花女》是一部根植于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土壤之中的剧作,其中所反映的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价值远远高于其艺术价值。文章试从该剧中管窥元代民间的婚礼习俗。  相似文献   

3.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历史悠久,幅员广大,风俗民情宏厚驳杂,大都闪灼着淳美的光泽。美国著名民俗学家R.D.詹姆森曾赞誉:“中国是民俗学者的乐园”,我想,这首先指的是中国民俗事象的丰富性,才会使民俗学者获得“用武”的广阔天地而陶然如醉。但由于民俗海阔天空,族族皆有,处处犹生。特别是像居世界人口之最的汉族,其俗更是无边无际,纷繁纠错,要理清其脉络,把握其特点,完整地展示汉族可感的民族文化形态,如果没有巨大的魄力和勇气,没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是很难于承担此重负的。以研究汉族著称的民族学家徐杰舜教授从8…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的很多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种种婚姻形式与嫁娶程序,如才子佳人恋、士子妓女恋、寡妇再嫁与妇女守节、休妻与续弦、接脚与收继婚、指腹为婚和童养媳等,婚姻程序包括说媒、相亲、定亲、彩礼、迎亲、娶亲等。这些婚恋习俗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民俗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撒谷豆是我国民间婚礼中的一项传统习俗,它广泛流传于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文章对这一古老习俗的几个要素进行分解,从民俗学、人类学角度对其进行文化考察,并分析其社会功能,从而揭示这一看似微小的习俗能够广泛存在的深层原因,以更好的理解古代婚俗乃至民众生活。  相似文献   

7.
通过尝试运用文艺民俗学的理论,从民俗视角对乡土文学作品中的特殊婚姻习俗进行文学批评,从而可以透视文艺的某些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发现并探讨特殊婚俗与当今文化形态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尝试运用文艺民俗学的理论,从民俗视角对乡土文学作品中的特殊婚姻习俗进行文学批评,从而可以透视文艺的某些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发现并探讨特殊婚俗与当今文化形态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准备婚礼、婚礼仪式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7(4):80-81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由“乱”到“整”,礼制逐渐完善的阶段,婚姻礼制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而渐入规范。尽管如此,秦汉婚姻礼俗,无论是从形式到观念都依然显现着自由开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戴峰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3
宋元戏曲是在民俗文化的土壤中发展成熟的,民俗事象全面进入戏曲作品之中,民俗文化在宋元戏曲中的表现可概括为时代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洞经的界定”出发,结合保山洞经的一些具体形态,对洞经的社会功能、保山洞经活动的基本形态、洞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并向专家们求教。  相似文献   

13.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出现了大量的媒妁群像,她们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些媒妁群像是在中国传统民俗的发展流程中演变而来的,大致可分为官媒和私媒两类。她们不但具有传统民俗中媒人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沾染了明代商品社会特殊的烙印。试从中国传统民俗媒妁现象的历史流变中,来探讨《金瓶梅》中出现的各类媒妁形像以及所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主体、对象和语境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整体。截至目前,学界对民俗整体性的关注仍较少,研究尚浅,成果甚微。民俗事象之间存在互文性,民俗研究应从整体出发,从宏观出发,力争呈现民俗原有的生态和整体性,使研究具有更广阔和深远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儒家思想是我国民俗存在的灵魂,而民俗是儒家文化得以存在的和延续的有效载体。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间剪纸民俗是儒家文化对当地民俗生活影响巨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彩调是广西著名的民间戏曲,也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它取材于草根民俗生活,广泛反映了乡土特色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结合具体的典型剧目,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其蕴涵的民俗事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暗合婚姻”的情节模式前人鲜有论及,这种模式看似没有什么特别所在,但事实上蕴涵着特殊的文化意味且影响深远;它同时也潜藏着古代剧作家创作时既灵活巧妙又受文化制约的构思方式与智慧特征,还反映了当时“指腹为婚”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中的"负心汉"一般都是读书人。究其原因,实是封建社会男性的一种人格缺陷,而读书人——特别是科举成功、做了官的读书人更是彰显了这种缺陷。此外,婚姻观念的落后,男性主导社会的现实,也增加了这种悲剧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间艺术作品种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民间艺术作品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何保护民间艺术作品已经日益必要和紧迫。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保护,学界存在两种保护模式之说,但是均有其利弊,从民间艺术作品的定义、保护模式进行论述,讲述民间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