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连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连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邓冲  王宁 《视听纵横》2005,(6):47-48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所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从广州孙志刚案的查处,到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调查.再到北京“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听证.无不显示出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李书藏 《现代传播》2004,(3):133-134
20 0 3年4月2 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家发表了有关孙志刚案的报道,该报道引发了其他媒体乃至全社会对于孙志刚之死的广泛关注,并最终促成了“城市收容制度”的迅速废止,由此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中倍受注目的焦点。《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由于报道事件重大且极具代表性,因此获得了新闻界一致推崇,但是人们对报道中所蕴涵的理性色彩以及记者的自律成份似乎重视不够。实际上,这一篇报道是还新闻事实于最原始状态的优秀之作,是记者控制自我之“像”而忠于事实之“像”,由此完美地达到新闻记者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  相似文献   

5.
由于互联网媒体的独特性质,其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的讲话中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报道以往多为“单兵作战”,即一家媒体关注,投入很大的报道力量,但结果未必理想。甚至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这家媒体报道完,不见改进,过一段时间,另一家媒体又进行重复的舆论监督,但仍不见问题的解决。2005年9月,以《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为主的广州媒体对广州火车站“背包党”事件的报道,以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使得广州火车站社会治安问题这一顽疾得到社会的空前关注,中央电视台也介入这次报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8.
王国川 《新闻记者》2002,(11):36-36
通常 ,针对某一事件的批评报道公开传播后 ,新闻评论者会从不同角度去审察事件 ,发掘事件背后所潜藏的意义。由于批评报道受到各方面制约 ,有些内容难以在报道中交代清楚 ,只能以潜台词的形式蕴含其中 ,从而既弥补批评报道无法说清楚的缺陷 ,又达到舆论监督真正的目的。如2002年3月27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毒”害生命的黑作坊》后 ,当地执法者负有何种责任 ,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则报道中 ,并没有点明“执法人员” ,但“执法部门”即为这则批评报道的隐性对象 ,并为其他媒体所点破。4月1日 ,“人民网”发表盛…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的实现途径和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舆论监督渠道和监督手段。在现代社会,媒体及其传播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实现舆论监督的主要途径,而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在新形势下,媒体应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呢?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务院新规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国新办主任蔡武表示:国新办与外国媒体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提法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10天后,湖南郴州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转内销”: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者。此后,2月6日,广州有人大代表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回应:发案率上升,跟记者没关系。并指出这个不让报那个不让报不是好的管理媒体的办法。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也于近日表示:“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新年政府部门一系列有关如何看待媒体监督的做法与言论,成为让人关注与期待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和2016年深圳女孩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监督的进步:民众发声平台多元化,新媒体时效性增强,舆论互动性的提升。并对监督的困境提出了应对之道:新媒体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力,传统媒体找准定位、做好深度报道,二者相互合作,形成舆论监督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辉蓉 《青年记者》2007,(20):81-81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成功案例,合理的舆论监督,经网络媒体的放大,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舆论监督,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CCTV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保卫 《新闻界》2003,(1):23-26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自党的十三大以来,连续第四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到“舆论监督”问题,可见“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使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不断进展。2002年我国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又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从年初众媒体对起于2001年的足球黑哨事件当事人处理的追踪报道,到5、6月间一些媒体对山西河津市富源…  相似文献   

14.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2,(10):22-24
“传媒治市”的真相及内涵近来 ,山西长治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经验经过一些媒体的报道 ,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广为传播。“吕日周” ,这个曾是电视连续剧《新星》主人公李向南原型的长治市市委书记 ,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不少媒体在报道和推介长治经验时都概括了一条 :“传媒治市”。在吕日周的领导下 ,长治市委牢牢抓住市委机关报《长治日报》 ,紧密配合市委的中心工作 ,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对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的官员开展尖锐的批评 ,进行有效的监督 ,为长治市的建设和发展扫清了障碍 ,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经验。据报道 ,从2…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批评报道的形式日趋多样,如:“读者来信”、“批评与建议”、“社会经纬”、“新闻调查”、“众生相”、“监督哨”等栏目、专版亮相于媒体平台,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扬得淋漓尽致,媒体的广告收入也因此极速飚升。但作为媒体的行为者———记者在批评报道中属于什么地位呢?他们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呢?本文试作一阐释。记者在批评报道中是桥梁和纽带监督是“自古至今,人类的永恒主题”。①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记者深入调查采写负面新闻信息的批评报道的传播,表…  相似文献   

16.
王新 《新闻前哨》2008,(6):32-36
世上的万物有阴阳.相反相成:媒体的传播内容有褒贬,不离不弃。舆论和监督自古有之.媒体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天经地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座右铭和敬业精神的写照.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及其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所在。目前在国内,虽然舆论监督已成媒体常态,但是一些人甚至新闻从业人员,时常在舆论监督的常识性问题上出错,这是需要厘清的。  相似文献   

17.
薛杰 《新闻三昧》2006,(6):10-12
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企业媒体也不例外。在报道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受众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等特定条件下,企业媒体应如何卓有成效地实施舆论监督,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企业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河南油田新闻中心在选取、优化可行性监督路径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并且走出了一条企业媒体强化舆论监督的“阳光大道”。近年来,我们多次实施舆论监督大行动,均取得了油田领导和职工群众满意的“双赢”效果,其中两次荣获局长特别奖。“辨向”:把握大局,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英红 《传媒》2017,(23):72-74
2010年,由于财经类媒体的报道,已经在IPO过会的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景山河)被阻拦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可以说是财经类媒体成功开展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本文以胜景山河事件报道为例,对财经类媒体舆论监督的报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在舆论监督中的影响因素、功能及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构建的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公众易于获取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话语空间。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形成了网络舆论。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中的“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在这些网民中逐渐分化出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独立调查人。独立调查人不属于任何媒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采集信息、调查事件,向公众展示事件本质、发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