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处见友情     
诸子 《阅读》2009,(12):18-19
同学们,课文《黄鹤楼送别》抒写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2.
蒋岭 《阅读》2007,(12)
[课文寻踪]李白平生酷爱旅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开元十四年(726)冬天,李白离开扬州,到北方的汝海游玩(今河南临汝县一带)。之后在到达襄阳时,结交了诗人孟浩然,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相似文献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孟浩然已渐行渐远,只有一江春水缓缓流向天际。可是,李白却依然伫立江边,凝望远方……学习完《黄鹤楼送别》一文以后,南化四小五(1)班的许多同学对古代送别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查阅收集资料,五(1)班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送别诗的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与故乡襄阳彼此注解、彼此成全,襄阳的山川风物不仅组成了孟浩然的物质生活环境,而且对其诗人形象及诗歌精神的变化都有深远的影响,故世有“孟襄阳”之称。鹿门山与岘山作为孟诗中襄阳最重要的山林,两山各自所代表的庞德公与羊祜的典故文化,及背后仕与隐的不同处世态度,在孟浩然生前、身后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和塑造。分析孟浩然诗对两山的表现与两山在孟浩然身后评价接受中的不同地位,可以从更微观的视角考察襄阳与孟浩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未名 《阅读》2012,(12):15-16
十月长假,厚康随妈妈来到了湖北武汉旅游。今天,他们登上了早已向往的黄鹤楼,凭栏远眺,厚康不由地吟诵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妈妈在一旁听了之后,说道:"真是一首特别好的送别诗。李白与孟浩然情深似海啊!""妈妈,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上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襄阳人,生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卒于元和二十八年(749年),年60岁。与同时代的知名诗人张九龄、王维、李白等过从甚密。亦曾积极参加科举求仕,但怀才不遇,终其一生为布衣。正因为如此,长期生活在乡野...  相似文献   

10.
初盛唐诗歌新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眼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初盛唐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有关诗歌,或系年,或笺释,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前哲时贤的看法与意见,有利于对唐诗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1.
咸小晔  余耀 《阅读》2014,(6):4-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学们,你们学过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其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千古绝句,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遇唐明皇”事,史料来源欠真实,发生的地点欠真实,同时也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因此是不可信的。说孟浩然“好乐忘名”,也是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实际的,孟浩然之所以不赴韩朝宗约,主要是因为他对韩朝宗之荐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现存4首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可知,两人交游颇为密切,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孟浩然、李白都是盛唐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是孟浩然复古诗学的总纲领,他标举“风雅”“六义”以革除齐梁的颓靡文风,继承了陈子昂等人关于比兴寄托的思想。在创作上,他强调伫兴而作,追求一种以“清”为突出特点的风格。孟浩然在创作实践上以五言为主,前人称其“大得建安之体”,突出表现为五律一体中“以古运律”的创作特点。无论在复古诗学观念,还是重五言轻七言,以及在五律一体中表现突出的“以古运律”的创作实践,孟浩然和李白都堪称同调。  相似文献   

15.
前人对孟浩然《春晓》的解读多有错误,比如把“春”字的概念扩大为“春天”,把“啼鸟”偷换为“鸟啼”。在主旨的解读上,不论是喜春还是惜春,都有不成立之处。结合孟浩然的一生考察,此诗隐喻着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是其看待人生矛盾的潜在心理写照。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作品集在唐即有两种抄本传世,一为孟浩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一为王士源宋末元初又因刘辰翁的评点与整理,而派生出了分类、分体以及四卷、三卷、二卷、一卷等多种形式的孟集刻本。今存宁蜀刻本《孟浩然诗集》,系出孟洗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此刊本在宋代亦有一卷本流行。  相似文献   

18.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一生徘徊“仕进”与“退隐”的矛盾中,用他的诗来说:“朱绂心虽重,沦洲趣每怀。”(《留别王维》)。最后他终于抛弃了“忠欲事明主”的希望,在倘佯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他的道路,可分为三部曲:早年,仰慕庞公而幽居。中年,游历求仕而失意。晚年,追步陶潜而归隐,成了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20.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达到“情”、“景”、“意”的理念升华。一、由“景”生“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时空距离太大,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运用多媒体导入,我用低沉的语调讲授和多媒体软件资料将学生带到20多年前的送别现场:“一颗巨星从祖国的上空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