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丹妮 《阅读》2016,(Z2):51
也许受妈妈的影响,小时候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还清楚地记得《三个和尚》《狼外婆》《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故事情节。到了一年级,我学着自己看书,先看一些有文字的图画书;到了二年级,又看一些带拼音的和不带拼音的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问大人,有时自己查字典。书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吸引着我。今年我看了好多书,有《一百条裙子》《安徒生童话》《爷爷一定有办法》……有时我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同伴听,讲给家人听,大家都夸我。  相似文献   

2.
《阅读》2012,(7):F0004-F0004
我个子高。我个子矮。我会跳舞。我会打球。这些都没关系 ,因为我们是朋友。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个戏迷。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大山里。从我家瓦片沟到黄龙县城石堡镇,要翻过一座大山,步行三十五里。父亲到县城赶会,如遇上有灯戏,父亲便一定会听。等戏散场,大约在夜里12点左右。父亲再步行三十五里,从县城赶回家,常常要到天麻麻亮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县城听灯戏,家里却遭了贼。山里的穷人家,家里没有一丁点儿值钱的东西,贼只好作罢。东西虽未丢什么,可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吓了一大跳。受了这场虚惊,父亲便很少听灯戏了。可父亲爱戏的兴趣并没有减。他常常从县城的书店里,买回一大摞剧本。什么《铡美案》《三滴血》《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唱本,父亲都让我读给他听。那时候,我才上小学。唱本上有些字,我还认不全。但父亲让我读,我却不敢违抗,只好读给他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只好支吾过去。父亲不识字,也不追根问究。那时,父亲只知道剧本的大意就行了。剧本越读越多,剧本的情节紧紧地吸引住我,特别是那些唱词,大多经过千锤百炼,言极简而意深长,每读到这里,我都激动不已。这时候,我会一连读数遍,直至背下来。后来,我能述说许多剧本故事,背诵许多剧本唱段。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让学生写作文。我由于从小受戏剧文学的熏陶,编写故事和描写事物...  相似文献   

4.
张嘉 《阅读》2022,(80):4-10
<正>2022年的农历二月初九(3月11日),冯骥才先生迎来了他的八十大寿。冯先生说,3月4日他和母亲提前约好了,在他生日那天中午,两人一起吃一顿面,“今天上午,我还去看了我母亲,她今年105岁。我觉得很难得,我已是80岁的人了,还能去看望自己的妈妈。等3月11日中午,我和妈妈两个人吃一顿面,我觉得这是特别意味深长的场景,我会有很多触动,将来说不定我会把这次吃面的感受写下来。”  相似文献   

5.
艾肯 《阅读》2023,(Z9):20-21
<正>如果你独自驾船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相似文献   

6.
张瑾 《阅读》2013,(Z1):1
我早已经感觉到了,文字是有温度的,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宁静的乡村,月光透过窗户一片一片筛落在床脚,日记本一页一页记录着成长的足迹。那些陪伴我的文字啊,在回忆里散发着悠悠气息。敏感于文字,每当读不到文字里该有的温度,我会一次次重  相似文献   

7.
放学了,小不点冬冬眉头紧皱地回到家,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苦着一张小脸,一声不吭。妈妈见了,忙抚摸着他的头,亲切地问道:“咋了?碰到啥难事啦?告诉妈妈,妈妈帮你!”“今天老师又让我们回家看书,还要求我们把书中的内容积累下来,让我们的阅读有价值。可我怎么就不觉得看书能积累呢?”妈妈听了儿子的抱怨后,笑着说:“你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的!”冬冬一听,只好一个人呆坐着,一个又一个问号在他脑子里盘旋着……突然,问号一下子窜了出来,猛地蹦到了冬冬的眼前。冬冬一见,连忙拉着小问号,把疑问告诉了它。小问号听完了冬冬的话后,胸有成竹地说:…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初,我在兵工厂的政治技术夜校兼课。那时,针对弹药装配中一些重要规定,我把我在“炮兵工程学院”所学的有关知识讲给工人学员听。强调遵守规  相似文献   

9.
在路上     
张成红 《阅读》2011,(12):1-1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首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书山有路。远方,是一片丰沃的原野。我童年阅读的启蒙源自小人书。从小人书到中外名著,在成长的路上,阅读丰满了我的人生。十八岁那年,我初为人师,依然倾情于文字的魔力。我会重温儿时作文课上的兴奋与激动,于是,会经常在全班的孩子面前品读某个孩子的佳作,那个孩子肯定是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究其本质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再到我爱读、我会读,最后升华到我读懂。  相似文献   

11.
捞鱼记     
毛越 《阅读》2024,(18):54-55
<正>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妈妈决定去池塘里捞鱼玩。我拎着小水桶和捞网,哼着小曲儿,迈着轻快的步伐,仿佛是草丛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路奔向池塘边,把妈妈远远地落在了后边。我来到池塘边,发现那儿已经有位小哥哥,他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专注地盯着水面,仿佛被施了“定身法”。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引出来了:他在干什么?不会是像姜太公钓鱼一样,等着“愿者上钩”吧?这时只听“哗啦”一声,小哥哥从河里拽出了一个瓶子,他大叫一声“有好多鱼”,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字变了     
邹奕 《阅读》2013,(Z4):35-36
妈妈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在练字。我抬起头来,发现妈妈在不住的点头,眼睛里透出愉悦的目光,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赞许地对我说:"真好看,真棒,我为你骄傲!"我听了很高兴,笑着对妈妈说:"我一定继续努力,把字写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江南小镇一个开满指甲花的院子里,一台黑色的长方形收音机里传来清脆的声音:“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是一个12岁小女孩最最期待的时刻。小喇叭正在广播的是童话故事《小蛋壳历险记》,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鲁兵爷爷。每天下午,鲁兵爷爷都为听广播的孩子讲述一个小小的片段。每次听完故事,这个12岁的小女孩总要猜测:下一集里,小蛋壳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这个每天等待着听故事的小女孩就是我。除了听广播,我还听外婆讲过《狼外婆》的故事,还听妈妈讲过《格列佛游记》,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拥有过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那时候,孩子中间流行的是…  相似文献   

14.
逗鸡     
李钟航 《阅读》2016,(Z2):42
寒假里,我和哥哥在奶奶家过年。奶奶经常叮嘱我;"不能跟四奶奶家的大公鸡玩儿哦,被它啄到后就惨了!"但是调皮的我当然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把奶奶说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这不,我趁着奶奶不在家的时候,又去偷偷地逗大公鸡玩儿了。我弯下腰,随手抓起一把散落在地上的小石子,眯起一只眼,瞄准大公鸡,使劲儿地把一颗豆大的石子向大公鸡扔去。"耶!砸中了!"我兴奋地做了一个胜利的动  相似文献   

15.
李逸 《阅读》2023,(26):22-27
<正>“你就是泽泽?妈妈说你很喜欢涂鸦,可以让我看看你之前的画吗?”面对一只小狐狸,讲美术史显然没有意义,无论如何,我打算先把今天混过去,之后就不再来了。他有些紧张:“有一些……可是,你要答应我不会笑我。”“当然不会。”可笑是正常的,但我会忍住的。没想到小狐狸蹿出了山洞,还示意我跟上。雪后的路面很滑,他回头看了好几次,像是在疑惑为什么我走得这么慢。  相似文献   

16.
环蓉  张旻 《阅读》2016,(4):59-62,2
过去的我是一只不知疲倦的鸟/一朝醒来我突然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再也不走/再也不顾盼/再也不漂泊/再也不浪漫的树/从鸟变成树/是一种痛苦/一种失落/一种悔悟/是与天地的默契/也许我会天长地久站成一块化石/也许我会站成一道风景。——《风景》  相似文献   

17.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12):F0002-F0002
我喜欢在书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有时,我会幻想自己变成书中的主人公,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双向教学代表着当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趋势。它既把听、说、读、写作为手段,使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技能;又把听、说、读、写作为最终目的,在接近真实的交流训练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学生要适应这种教学形式,必须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训练和整理知识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  相似文献   

19.
陈伟 《阅读》2006,(6):24-25
陈伟.是我的大名。我的名字比不上金镶玉富贵,也比不上木婉清高雅,但“陈伟”这个名字.叫起来干脆,听起来响亮,一个“伟”字饱含着父母的期盼,是一个让我自豪的好名字。  相似文献   

20.
《阅读》2008,(5):11-12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