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他人"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许多哲学家思考的问题。一直声称自己是哲学家与基督徒的巴赫金深受西方哲学家及基督教关于"我—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此,"我—他人"这一"二元对立"范畴集中体现在巴赫金核心理论"对话理论"之中。本文中,笔者主要论述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一文中的"我—他人"这一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学术表达以写作为主,而在写作中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成为如今学术写作的瓶颈。究其原因,多在于学者在文本研究与思想锤炼过程中丧失"自我关切"的维度。因而,哲学学术研究应当以一定的问题域为前提,在阅读前形成自我对问题的关切;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由对象意识转向自我意识,并在写作创作过程中以"主体间性"取代"我思"的优越性。由此,哲学研究与写作应当以一定的问题域为前提,在"我—你"关系中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3.
李纳米 《阅读》2012,(12):24
以前,我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女孩:见到生人不敢说话,躲在妈妈身后;上课时即使遇到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像其他同学一样大声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是现在,我是一个"人来疯"。一切,缘于那一天,从那一天开始,我被一点一点地改变。那一天的天气真好!刚下过雨,空气清鲜,小鸟在前面欢唱,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我一走进教室,老师就笑吟吟地走到我的课桌前说:"李纳米,后天下午有一个诗朗诵比赛,同学们都推选你,你可要加油呀!"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每个人都进得来的大学,老师对我们都是鼓励,没有讽刺和打击,教学形式太适合成人了,我学会了电脑网络,学习形式灵活。随时可以跟老师在网上互动。电大圆了我的求学梦!"—2011秋护理专业学生胡兰英"面授学习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当面直接请教老师把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搞清楚。我在专科和本科学习期间,电大的面授学习是我和同学们沟通和交流的好机会,也是和同学保持良好关系的机会。五年的电大学习让我获益非浅、受益良多。"——2011秋会计专业学生才淑琴"电大是让我改变命运的地方,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团队,首先领导得把气氛调动  相似文献   

5.
庄子《齐物论》历来号称晦涩难懂。在认真品读之后,笔者认为,要很好地理解《齐物论》就首先要读懂他的主旨——"吾丧我"。"吾丧我"一方面意味着"吾"、"我"有别:"吾"为本真之我,"我"为遮蔽了本真的现象之我;另一方面意味着只有通过"丧我"来才能达到本真之"吾"。"吾丧我"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通过去除"成心"而达到"齐物"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物齐"。从而由遗形忘心进入到"无己"的境界,最终达到"物我合一"。  相似文献   

6.
正首先,我想就"为理解而教"相关概念问题进行交流。"为理解而教"的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什么?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模式而言它意味着什么?我将先给大家介绍"为理解而教"课程项目的起始和缘由,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为理解而教"的开展情况,最后我再简地要谈谈我们未来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注意力往往在于要把事实与数据传递给学生。"为理解而教"的理念主张,学生不仅要记忆已有的知识,更要去很好地为未来而学习,这就要为理解而学习,而并不仅仅是针对过去。  相似文献   

7.
和蔼的奶奶     
金逸轲 《阅读》2016,(Z2):49
我的奶奶是个十分和蔼的人,待人也十分热情。我记得奶奶从来没有生过气,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奶奶好像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每当有客人来家里时,奶奶总是会热情地请客人坐下,倒茶,聊天,慈祥的笑容如同一泓清泉流过人的心田。左邻右舍都很尊敬奶奶。奶奶还十分关心我的学习,常帮助我克服难题。有一天,我正愁眉苦脸地解一道题目,奶奶走来,看到我的样子,问道:"什么题目啊?让我看看吧!"她弯着腰,仔细  相似文献   

8.
蒋茂萍 《阅读》2011,(3):17
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同学们围绕下面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里的"挤压"能否改成"挤"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莫衷一是。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论"主要有四种观点:"古已有之"说、"晚清"说、"清末民初"说、"五四"说。这四种观点虽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走过了一段从"自发"到"觉醒"再到"自觉"并最终在五四时期定型的漫长道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儿童文学放到过程中去做有序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深入分析该现象,利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对网络成癌的原因进行心理学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漫谈名字     
陈旭东 《阅读》2016,(Z3):48+51-52,49
我叫陈旭东。陈是我爸的姓,不能动。旭是"旭日东升"的"旭",东也是"旭日东升"的"东",所以我的第一个外号就是"旭日东升"。类似的外号还有很多,什么"东东"、"阿东"、"东子"、"东瓜"之类的,总之给我取外号的人总是爱和我这个"东"字过不去。虽然外号取得乱七八糟,但是其中还  相似文献   

13.
李淑杭 《阅读》2012,(11):24
我的伙伴多的是,但最好的伙伴呀,非她莫属。她,一副黑框的眼镜架在小巧的鼻子上,透出点小博士味;一尺长的马尾辫在身后甩来甩去的,又透出几分可爱的活泼味。我和她可是一对欢喜冤家。我俩约法三章:看谁上课最专心听讲,看谁上课回答问题多,看谁上课受的表扬多。记得一次数学课上,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个问题:"四分之一加六分之一等于多少?"同学们马上开始认真地算起来,我也在快速地计算,生怕她抢了先。"等于、等于……"忽然有人发  相似文献   

14.
发魔     
刘祥蕊 《阅读》2014,(Z3):41-42
<正>从小到大,我的头发一直都那么柔顺、黑亮亮的,外人一见我都说我的发质真好。一天晚上,我洗完头坐在床上,妈妈坐在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女儿的头发真好,以后可以去当发模。"我一愣,心想:啊?去当"发魔"。我不解地问妈妈:"什么是发魔?"妈妈告诉我,就是头发模特,专门拍洗发水广告的。哦,原来不是"发魔",但"发模"是干什么的,我还是不懂,又问:"妈妈,这发模……"我的话还没说完,妈妈突然把自己的辫子解下来,头往左一甩,头发也  相似文献   

15.
害怕     
李书涵 《阅读》2013,(10):26
昨天晚上,我睡得太早,怎么也睡不着。上了床,我就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可是,关了所有的灯,我就害怕起来。妈妈问我:"你怕什么呢?"我回答:"嗯,我怕黑幽灵!"妈妈笑着说:"门都关好了,幽灵进不来。"可我还是怕,说:"哎呀,不行啊,幽灵会穿墙的。"妈妈不高兴地说:"那你不想他不就行了吗?"我只得这么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2012年中秋节、教师节、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地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由于问题简单而仓促,很多被釆访者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诸如"你幸福吗?""我姓曾"、"队被人插了"、"我耳朵不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在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培训、应用已有5个年头,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亟待解决多方法协同创新、培训流程多样化、培训内容本土化等诸多问题,方能使企业由"要我用"向"我要用"转变,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善良是美德     
柳依依 《阅读》2013,(Z1):19-20
像往常一样,你放学回家在客厅里写作业,我在厨房做饭。突然,你想起了什么,兴冲冲地闯进来:"妈妈,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见你的眼睛在放光。"你得了100分?"我问。"不是。"你说。"受学校表扬了?"我又问。"也不是。"你摇摇头。"那有什么好高兴的。大惊小怪。"我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就是学生现有认知和所学知识的矛盾。这种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优化问题设计,抓住"疑点"设问,抓住"力点"设问,抓住"盲点"设问,逮住"模糊点"设问,抓"障碍处"设问。因此,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优化提问的内容:"精问";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课堂的高效务实。近一阶段的课堂上,有效的问题让我的课堂更加紧凑充实。  相似文献   

20.
钱彤彤 《阅读》2014,(4X):27-27
<正>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我将批改好的试卷发到了每个学生的手中,教室里立即传出一片唏嘘声。"呀,我怎么没看清题目?要求算‘找回多少元’,我只算了‘用去多少元’。""我也是,问题的单位是平方米,我算出的是平方分米,要不是忘了转化单位,我就可以得满分啦!""哎哟,原来这道题要用两种方法解答,我只用了一种方法。"学生的粗心常常让教师和家长束手无策,只能反复告诫他们不能粗心。学生往往会满口答应,而实际并没有什么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