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报纸,充斥版面的会议新闻多数是一副生硬的面孔,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某某领导要求,让读者望而远之。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读者既不愿看,也不愿听,这让部分记者和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2.
地市级报纸上的会议报道,长期以来总是一副严肃面孔,标题都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会议举行,某某会议开幕,内容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会,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然后是领导讲话摘编一二三等等。这种程式化的报道,记者不愿意写,读者不愿意看,处在两难境地。作为党委机关报,报道会议是责无旁贷的,不是不报的问题,而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的问题,所以在采编会议新闻时,常常使老记老编们为怎样报道而为难发愁。  相似文献   

3.
陈昱 《新闻世界》2009,(11):36-37
时政记者常年和会议打交道,跑会议,发会议新闻。在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时政嘛,就是报道会议,会议新闻好写好发;写作模式也就那一套,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召开什么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什么等等。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份量”,报道就可以登上新闻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否认会议新闻的这种模式.因为它符合新闻规律,全面准确地传达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4.
曾佐然 《新闻界》2001,(6):58-58
采写会议新闻是基层通讯员面临得比较多而又最感头痛的事。由于会议级别,出席领导的重要性等原因,很难被上级报刊、电视台、电台采用。因此,作为最基层的乡镇通讯员,是不能盲目跟随上级报刊台记者,在内容上对会议报告摘摘编编,左一个会议指出,右一个会议强调,更不能逐个介绍出席会议的领导。上级报刊台的编辑和读者感兴趣的不是哪个乡镇或部门召开了什么会议、什么人参加了会议,而是想知道会议究竟研讨了哪些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贯彻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效果如何。作为基层通讯员就要有读者意识、编辑意识,不能完…  相似文献   

5.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连话语风格都基本上是一个调子。有人甚至说,时政报道还不是很容易吗,就是有哪些领导出席什么会议或活动,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最后说。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当今的许多时政报道,特别是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报  相似文献   

6.
金鸣 《新闻三昧》2006,(5):42-42
时下,令办报人最头疼的是会议报道,尤其是岁末年首各种专门性会议接连不断。有的会议为了容易见报,强拉硬拽领导人到会讲话,记者们明明知道这种讲话质量不高,没有什么新内容,又非报道不可,于是只好装腔作势地写成某某领导强调指出,最后又强调指出如何如何。结果,报道刊登之后,出现谁写谁看,写哪个专门会议哪个部门看的尴尬局面。怎样报道会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重要的会议报道不仅要报道,而且还要报道好,一般性的会议要跳出会议写报道,功夫下在发现新闻上。老练的记者,采写领导人的讲话,并不是只盯在现成的讲话稿,而是特别留…  相似文献   

7.
舒晴 《新闻实践》2012,(1):37-38
新闻发布会不仅是新闻发言人的舞台,同时也应该是记者的舞台。但一些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回单位后应付发稿,通篇是会议要求、某某领导指出等。这种冷冰冰的报道显现的突出问题,便是新闻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的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是一则会议新闻,却让人咀嚼再三,备受启发。这是两位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普通会议上抓取的一条活鱼。从文中可以看出,记者于11月3日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该校50周年校庆大会。校庆大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会议上,新华社记者瞪大了新闻眼,打开灵感的窗口,捕捉了一条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校庆活动,千篇一律,很难发现新闻,写出来也鲜有读者。如果不是有名人参加或领导出席,原本发稿都难。可以猜想,两位被邀请到会的新华社记者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难之余,二  相似文献   

9.
开拓会议报道的创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会议新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领导讲话和程序性的会议报道。这不仅是受众对会议新闻刻板的印象,也是部分编辑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常有的惯性思维。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群众对会议新闻不愿看、不愿听.也让部分记者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意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0.
会议新闻是与各种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复旦大学尹德刚、周胜在其撰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中,把会议大体分为集会、工作会议和记者招待会三类。在当今新闻从业者中,有部分人认为会议新闻缺乏吸引力,因而不重视或忽视采写会议新闻。笔者认为,那种认为会议新闻无足轻重的看法是欠妥的。会议应该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常常占据了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时段"。会议对记者来说就是一个“新闻富矿”。但是由于多数会议新闻报道手法单一,为了报会议而报会议。记者往往只是照顾主办单位的需要,强调宣传功能,结果写出来的稿件八股味…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应该是为扩大会议影响、推动会议目的服务的;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有时不取决于记者。但是记者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创作空间,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在消息写作中,会议消息可能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最容易写,就是说通常的会议报道都是一个格式:某月某日,一个什么会议在某地召开,谁谁主持会议,某某领导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2.
电视的会议新闻怎么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彦 《传媒观察》2004,(5):48-48
“台上台下,会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的印象。会议新闻模式化的结果,就使会议报道成为会议议程 领导人名单 领导人讲话摘要。这样的报道尽管记者写起来省心,审稿者改起来放心,会议的出席者也较为关心,但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就很难产生什么效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瓶颈,新闻媒体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议报道与观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单调俗套、陈旧呆板;新闻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报道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照样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9,(5):28-31
周立新闻作品研讨会于2009年8月12日召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各媒体负责人、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成员及部分编辑记者出席了研讨会。以下是会议发言摘编——  相似文献   

15.
所谓会议新闻,指的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一般说来,不论是传者还是受众,大多对会议报道很反感。其根本原因,就传者而言,会议报道形式较为呆板,尤其是与会领导得似"梁山英雄排座次",一旦将领导"缺位"或"错位",属"政治事故",记者乃至媒体领导必挨批挨罚。就受众而言,会议新闻往往内容空,没有明确、清晰、有用的新闻信息,或将本来很有新闻价值的信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和以领导视察、调研等为内容的时政新闻是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很多从事民生新闻拍摄的记者在转向时政记者时,却出现了最基本、也最致命的问题——电视画面达不到要求。那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和时政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实践经验基础上,体会出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一、抓住时政新闻的核心关键镜头在会议新闻中首先要保证拍摄好主要领导的近景镜头,这是新闻中交代"××出席讲话"必须要声画对位的镜头。此时,镜头高度最好与领导持平或者略低,让领导占到整个画面的80%以上,要做到上有天(头部上方有少许空间),下有地(近景构图要将领导上  相似文献   

17.
温晓明 《新闻三昧》2006,(11):35-36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听取方方面面的情况汇报和意见,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会议也因而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因此,会议报道也就成为媒体发挥耳口喉舌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会议报道不仅在党报,而且在各生活类的报纸上,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版面,成为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报刊版面上的会议报道却存在着一些令人不满的问题——其内容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搬照录,就是领导活动的顺序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摘引。这样一来,会议报道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写是一项实践极强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些记者(包括少数通讯员)新闻职业精神缺失、敬业精神淡薄,其突出表现是新闻采访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具体表现为采写会议新闻时不用耳不用脑,甚至不用手,拿起会议材料、领导讲话就走人,回家当"裁缝",按固化模式,剪辑几句领导"强调"、"指出"、"要求"之言,敷衍应付,糊弄读者;即使是非会议新闻的其他新闻采访,他们也是对材料情有独钟,奉为至宝,只倚重材料堆里做文章,而轻视和不愿到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那里"抓活鱼"、“摘鲜菜”,被人们讽为“懒堕记者”、“材料记者”。  相似文献   

19.
表面上看,会议新闻是所有新闻稿件中最容易写的一种。其格式固定,文章不长,不用更多采访,大量采用领导讲话,大段摘抄文件等会议材料,加上领导出席,文章的确不难写。但是,表面上看来最好写的会议新闻,实际上是最难写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新闻同行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读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会议新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生活的现象仍然存在,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陈旧呆板的问题仍很普遍。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中新闻含量、信息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现象的继续存在,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这里,笔者介绍几种改进会议报道的具体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