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开启学生小学学习之旅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在时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工作。所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是指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文熏陶工作的开展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思想、情感等优质文化,帮助小学生实现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构建,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思路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方针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应重视中职学生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6.
人文关怀不只是一味的表扬与呵护,而应当是通过对职高学生的人文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职业高中的学生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尊严。这应当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道德修养的提高上,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品格,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与爱国情怀,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人文主义、人文关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们可以体现出人性关爱,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良好的人文熏陶。一、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教育意义从人文素养的角度来说,其可以体现出对社会美好、人生美好的一种追求,可以将感性的内容、人的感情充分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以双线的形式组织单元。单元语文要素决定了课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课堂教学从文本细读开始。文本细读承担了发掘、确定一篇课文具体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统一协调并处理好语文要素和文本细读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从"规约"和"聚焦"、"简约"和"丰富"、"理思"和"实践"三个方面,理性思考两者的相互约束、彼此照应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必要的尝试和探索。这样,能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中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小语教研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列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明确,把握不到位。不把学生当做主体,以应试为主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课等。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存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资源上,还包括师生拓展、实践、积淀的过程体现。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在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学科中,针对以往语文教育中暴露的"缺乏对学生立体的人文关怀"、"漠视语文的人文特征"等弊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把握住语文教学特点。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的教育,在新课程下如何才能将语文学习与人文意识相结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问我的学生:你们对我国四大名著了解有多少?你们认真研读过原著吗?回答竟是:哪有时间看原著呀!拍成电视、电影倒是看过一些。当你听到这样的答案时,你会慨叹中华五千年文明被束之高阁,你会叹息现在的学生肤浅、盲从。如此学生的修养素质,是教育的尴尬,是信仰的缺失,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架空。这样的状况不应完全责难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做些什么,那就是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强化情感教育与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新课标颁布之后,似乎二者的关系理清了。其实,理论上的清晰界定,未必代表实践中不出偏差。课改以来忽略、摒弃工具性的例子不胜列举,怎样找到二者兼顾一个合适的度呢?理论上的思辩显得苍白,不如以实践为例来说明它、甄别它。故此,本期又编辑了两篇以课例为依托讨论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文章。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严格宽泛地讲,数理化生也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它们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不大一样的,二者的比重也是有轻有重的。作为学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体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也是我们不厌其烦编辑这一主题稿件的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采取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方式,将两者合二为一,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摆脱高耗低效模式的目的,而且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开了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意味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给予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7.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4,(19):51-5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论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结束了教育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这一新的理念强调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季晓清 《学语文》2010,(2):49-49
《黑孩子罗伯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黑人小男孩罗伯特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捐钱救助平常看不起她的白人女孩,最后得到女孩父亲理解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打开小学语文新教材一看,发现其中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犹如江河小溪中的清清之水,在通过济济之文的渗透中流露出一股人文气息的余香,并无声地孕育着万物。新课程注重人文的建构无疑是人文之"水"为人所蓄,以此来滋润学生,  相似文献   

20.
姬桂贤 《文教资料》2012,(18):79-80
作者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刻画中的形象美、语言中蕴含的情操美、景物描写中的自然美、叙事中的行为美,写作中的艺术美等,从而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