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4,(10):48-48
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要扩建了!将从4000立方米扩容到12万立方米!8月1日,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共同建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的合作协议,正式决定启动这个目前世界最深实验室包括4组共8个实验室及其辅助设施的二期建设,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土建工作。  相似文献   

2.
云舒 《今日科苑》2005,(6):27-29
地下城市是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人们按深度把地面以下的地层分为5层:地表层,深5米;地浅层,深10米;地中层,深30米;地深层,深100米;超深层,深100米以下。地表层、地浅层和地中层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利用,如地下街道、地下铁路、地下发电站、地下粮库、地下放射性废弃物处理场等等。人们正把目光投向地深层和超深层。  相似文献   

3.
深地科学实验涉及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深部岩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的重大前沿领域。深部地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是进行这些研究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深地实验室可提供许多精确实验要求的极低宇宙线本底环境和极低背景噪声环境,以及地下工程、深地资源开发等领域研究要求的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等深地极端条件的环境。近年来国际上深地实验室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不断向越来越深的地下发展。我国四川省的锦屏山隧道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建设大型深地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理想场所。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国家深地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并在条件成熟时向国际开放,争取实现我国深地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因其世界岩石覆盖最深、可用空间最大、综合条件一流的独特条件为国内外科学家瞩目。在我国积极推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研讨基于深地实验平台的前沿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68期双清论坛总结了深地前沿物理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回顾了我国深地前沿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凝练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涉及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探讨了相关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1,(1):I0052-I0052
2010年12月12日.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举行。专家称,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要扩建了!将从4000立方米扩容到12万立方米! 8月1日,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共同建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的合作协议,正式决定启动这个目前世界最深实验室包括4组共8个实验室及其辅助设施的二期建设,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土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地下实验室进行药用作物的培育能消除食品安全的隐患吗?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在统筹部署、适度新建、定期评估、择优支持、动态管理等创新制度的推动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日 ,陕西省教育厅下达 2 0 0 4年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该计划共安排科研与建设项目 3 8个 ,投入经费 660万元。陕西省教育厅同时下达的 2 0 0 4年省级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科研项目计划共支持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接受的访问学者 2 3名 ,安排经费 40万元。2 0 0 4年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科研项目计划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投资与学校配套相结合的原则。其中 ,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学校配套经费原则上不得低于 1/3 ,省级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科研项目学校应按 1∶1比例配…  相似文献   

10.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2,(18):44
正地球大约1/10的陆地表面被冰覆盖,大多数的冰经过数千年的累积,形成厚厚的冰盖,覆盖在南北两极。3000万立方千米——地球上最大的冰块,南极冰盖的体积。4000米——南极冰盖的厚度。70%——冻结在南极冰盖中的淡水比例。190千米——有记载的最长的闪电的长度。4.4万次——地球上每天发生的风暴次数。7000万桶——每天从地下抽取的石油桶数。  相似文献   

11.
钻地核弹     
1970年,美国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毒樱桃”的地下核试验,这次试验的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就是放射性沉降物泄漏到大气中。虽然这枚1万吨级的核弹在内华达沙漠地下深达275米的地方引爆。它的放射性尘埃还是逃逸了出来。这种地面泄漏效应证明了要想把地下核爆炸完全封闭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壳层电导率“高—低—高”的分布,以中区低电导率岩层作为波导。将大功率,低频收发天线深埋在几百米至三千米深的竖井中,穿过高电导率的沉积层,伸入低电导率的中区岩层,激励电磁波在低电导率波导中传播,实现地下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13.
正在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将在四川、云南建设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处理,生成动态地下应力和能量监测网络,尝试对地震进行预报。尽管地震目前还不能预报,但并  相似文献   

14.
乐樟 《科技新时代》2007,(12):30-30
深地实验室让科学家能研究微弱宇宙粒子,并分析深埋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青海科技》2010,17(1):F0002-F0002
<正>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拥有品质分析、小孢子培养、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共4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超过300m2,有科研试验地30亩、活动网室10亩、温室384m2、晒场1000m2、种子仓库495m2、挂藏室400m2,拥有国内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基地面积2万余亩,年制种面积近1万亩。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重点实验室计划。迄今,在中科院建成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包括与教育部联合的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76个。此外,还开始了其它3个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一重点实验室发展概况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实验室计划,我院同时起步,至今已20年整。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约占全国的1/3,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90年代新规划启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较少。2000年以来,国家再次有计划地增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批准建设21个,其中我院10个。2004年,科技部又发布了19个准备增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领域。院重点实…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诞生了。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约17亩),仪器室、实验室、办公室总面积652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1千万元(其中仪器设备800万元),职工112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9人)。目前,中心下设大型仪器分析室、综合分析室、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珠宝玉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相似文献   

18.
石油的寻找     
詩人們往往爱用“石油流成河”、“油湖”、“油海”等动人的詞句来形容油田的壮观。不知石油底細的人,也往往以为石油真是象河、湖一样。果真如此,那么寻找石油就太方便了。可是,事实上石油却是埋藏在地下几百米到七、八千米深的岩层孔隙中,要找到那些离地表面十余米深的地下水源,已不是那么容易。何况寻找深藏地下的石油呢? 但是,只要掌握了勘探技术,石油还是可以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从1984年开始执行以米,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很大成绩,开拓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机制改革和开放的新模式,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明确列为国家要支持的内容之一。1990年,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修改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开始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的统计工作。本文在1987~1993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几个重要的管理信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从宏观角度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计划的发展情况1984~…  相似文献   

20.
西北工业大学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在航海工程系声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穿过长廊,只见四层楼高的宽敞大厅内有一池静水,水面上浮着、池围镶着长方形橡胶类劈吸声材料。水池长20米,宽8米,深7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消声水池。水池内的吸声下截止频率达2千赫兹,相当于一个开阔的海洋环境。水池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声特性测试系统,具有较完备的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