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11,(4):14-14
有共同爱好的人更易结为朋友,实际上,这与我们的基因类型有关。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基因能够影响择友。此外,朋友之间也可能具备同一基因的不同类型,而这正是“人以群分”和“异性相吸”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科学问答     
Q通过运动能够增高吗?我听说经常跳跃、游泳可以使人的肌肉得到拉伸,从而长得更高。另外,有没有能够增高的食物?如果父母都很矮,孩子的身高会受很大影响吗?A人的身高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基因遗传和外界环境。你的基因会把你限制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7-I0007
中国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这种基因仅存在于中、日、韩等东亚人群中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课题组最近研究发现了东亚人拥有的这种特别的“杜康基因”,它对酒精有很强的解毒作用。最新一期的英国《人类遗传学年报》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为植物“治病”我国华南农大的专家发明一种“基因子弹”,它能把新的基因注入易患枯叶病的植物体内,培育出一株能够抗病的绿苗。目前采用的基因枪,是一种靠火药爆发推动力的机械装置。“子弹”是钨粒子的塑料弹丸,直径为1/1000微米,虽然细小得肉眼看不见,但是它却携带遗传物质。“基因子弹”射击的初速度为1600米/小时,“子弹”通过前端有一微孔的特殊的金属板,金属板阻止了弹丸的塑料部分进入,而带有外源基因的钨微粒子,却能通过微孔,射人紧贴金属板的植物组织或细胞染色体内,成  相似文献   

5.
自国际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乳保命的话题效应持续发酵,引发了一系列的“朱莉效应”,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基因检测,并开始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围绕:基因检测真的能够预防癌症吗?基因检测是个什么技术等问题展开,下面针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通过基因检测预防癌症。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3,(11):43-43
生命科学最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源于这样一个观念:基因可以制造很多不同的蛋白质。这个事实正是导致我们具有复杂的生物特征的原因。现在新的发现表明这个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基因不仅能够产生不同的蛋白质,而且所产生的蛋白质的量也各不相同。两个人或许会有完全一样的基因,但一个人的基因可能产生微乎其微的蛋白质,而另一个则产生大量蛋白质。这个区别可能正是造成人与人截然不同的原因。但是,究竟有多少基因参与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现在还无人知道。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劳福德与玛乔丽·奥莱克夏克已证明这种变异很常见…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故事》是一本科普读物,介绍了近百年来基因科技的历史、发展与应用,中学生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科技,也能从中学习到正确对待科学与世界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介绍了《基因的故事》概况并就阅读《基因的故事》对中学生的启发和影响提出了见解与建议,以期为广大中学生与科普读物爱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传奇     
“一个基因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物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在众多的野生植物资源中,野生稻是一个含有优秀基因的物种。它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野生稻——就是这样一种优良种子的“种子”,为水稻育种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医药生物制品业、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3个行业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7-2009年为数据窗口,考察了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人间呈倒“U”型关系,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入不相关;高管股权激励在两种实际控制人类型的公司都能显著提高R&D投入,但非国有控制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强于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人的命运是由天性决定的.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科学家渐渐认为人的很多行为皆为基因作祟,并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命运,于是就有了"第二命运"的说法.例如,科学家最新发现的几种基因就证明了我们的"第二命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27-27
最近,科学家对睡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许多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的人,很可能是基因决定的。科学家称,这些人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习惯于晚起,或者晚睡。 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这种基因。它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决定着这些人比平常的人晚上床。 科学家研究发现,身体的节奏,如吃饭的时间,身体温度的变化的生理节奏,是受基因影响的。科学家已经发现,身体内至少有9个基因与生物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3,(16):58-60
美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不仅能够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早起的人,而且能够将你可能去世的时间预测到上午还是下午。这种特别基因控制着人体生理节律,或许是当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身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14.
基因指纹(又称遗传指纹)活性能够揭示一个人肾脏、心脏和肌肉年轻程度的真实性。其实,这只是基因作用的一部分。更多的基因功能被揭示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更大。  相似文献   

15.
武华华  匡海波  张鹏飞 《科研管理》2018,39(10):148-158
本文全面考虑BDI指数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供给方面、需求方面以及宏观经济三种类型,采用基于VMD分解、小波分析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的VMD-WA-RF模型,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与BDI指数的关系,增强了BDI指数影响因素分析的数学理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是,借助VMD-WA-RF模型能够得出BDI指数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名,有助于有针对性的调节航运市场;二是,能够得出最重要的五个影响因素分别对BDI指数的影响程度,科学地找出能够迅速调节当前航运市场最有效的方案;三是,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BDI指数进行预测,表明本模型预测的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后实验室负责人换届,由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5人(包括兼职2人),教授18人,副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2003年以朱玉贤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获批准。实验室主要包括4个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与生物药物研究、植物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生物信息与基因进化和15个课题组。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科教大事:NATURE最新内容精选人类ISL1心祖细胞产生多种多功能心血管细胞系最近研究发现,小鼠的多功能胚胎ISL1~+(表达Islet 1)祖细胞能够生成心脏中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与鼠类不同,在人类心脏发育过程中,心细胞系分化和表达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而人心脏生成的途径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多样化的。Chien及其同事在发育中的人右心房及外流血管中发现了一组多样化的、多能性的人胎儿ISL~+心血管祖细胞,这些原始祖细胞可以分化心肌、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利用转基因及基因定向  相似文献   

18.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的词汇——基因,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并变得越发“热”起来。与基因有关的各种新发现亦不时地见诸报纸电视:科学家发现“冒险”基因;基因决定睡眠质量;基因决定记忆力水平;基因决定是否腼腆;基因决定人的身高;基因决定交友和择偶的标准;基因决定宿命;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基因能够大大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这些基因内,隐藏着人类长寿的秘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衰老是必然的,人体会随着年龄渐长,各种生理机制也会衰退,于是渐渐老去。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不管人和其他生物体到了哪个年龄,有些基因始终能够保持活跃,当人遭遇严寒、酷热或者水和食物匮乏的环境时,这些基因会调动人体内的自我防御系统,让细胞修复能力变得强大。不难想到,人们希望这些基因能长时间保持活跃,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物体的健康,延长生物体的寿命。因此,这些基因被科学家命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