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74-174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华 《资源科学》1997,19(2):37-45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4个区: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并对其在北半球生物气候带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2,(17):98-99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郴州最南端,土地总面积为297491亩,重点公益林面积为295239亩。1982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华南虎等珍稀动物,及珠江支流北江源头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华  刘琪璟 《资源科学》2018,40(1):125-136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 ℃,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②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14 ℃/10a;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81mm/10a和-50.13mm/10a;年均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存在准14a左右的主要震荡周期;③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6.2mm,径流系数为0.54;月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大雨以上天气时,径流量恢复到降雨前流量水平的持续时间约为12~48h;年内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20d左右的短周期和60d左右的长周期,与蒸发量的震荡格局基本相似,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震荡周期具有一致性,径流量对年内气候季节变化的响应明显;降水条件是引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森林小流域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施光孚 《资源科学》1984,6(3):23-29
一、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国植被种类很多。东半部的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灌丛草原、草甸、草原等。西部地区除针叶林外,大都属于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类型。在植物资源中,全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水杉、金钱松、白豆  相似文献   

8.
邓世宗 《资源科学》1992,14(2):67-73
广西森林水文研究是在广西中亚热带的桂东北龙胜里骆林区、南亚热带的桂东南岑溪七坪林场、桂中的宜山庆远林场、桂西的田林老山林场进行的。研究的林型有: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柠檬桉与马尾松混交林。其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台地。每一种林型都在林内、林外建起400m~2的径流场,用三角溢流堰和水位计测定地面径流量。同时,在林内、外设置气象观测场,观测林内、外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雨量、树干茎流  相似文献   

9.
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培育基地,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度采伐利用,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严重影响,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以揭示我国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为核心,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试验研究,发现了老龄林仍然具有持续碳汇能力,揭示了植被数量、大树数量以及树木水分传导率、抗栓塞能力对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实验,阐明了CO_2浓度增加和氮(N)添加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碳固持能力;发现了种子结实机制和尺度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揭示了环境过滤、扩散限制和随机稀释是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探索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上—地下以及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成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促进温带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长白山站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合作研究;与周边林业局合作,研制和示范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长白山站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内产学研相结合的业务科技支撑平台和生态学、林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壤区和亚热带森林交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空间载体;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地处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山区,以亚热带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控制实验与模拟等方法,研究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国内率先引进碳水通量观测技术,突破了涡度相关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协同观测的技术瓶颈,从点到面阐明了我国亚热带森林对全球变化响应适应机制;揭示了流域尺度物质循环与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机制;创新人工林生态系统多目标经营理论、关键技术与示范模式;在地下生态过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了基于植物根系的植物进化理论。千烟洲站是以林为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演替序列研究的重要野外平台,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和地学交叉的代表性的综合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林業呢?林業就是森林事業,森林在國防上和人民生計上是很重要的。因此,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的林業政策。林業政策是什麼呢?换一句話說,就是林業建設的方針,或者说,林業施政的方針。一個國家,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天然的森林,對於天然林應該有經營、保護、撫育和伐採的各種辦  相似文献   

12.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资源科学》1998,20(7):41-48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1年-1995年),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森林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的龄组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但是怎样判断森林的成熟期如何能够正确判断森林的成熟,有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主要对其中的两种成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四川高山原始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其中,在以亚高山暗针叶林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群落中,冷杉林是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类群,它含岷江冷杉,鳞皮冷杉、长苞冷杉和急尖长苞冷杉。川滇冷杉、峨眉冷杉、巴山冷杉、黄果冷杉。对冷杉林物种的亲缘性,仅以上述成林的生态类群中物种的相似性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阔叶红松林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前苏联林业专家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于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开始对阔叶红松林进行了大量研究。至此已有关于阔叶红松林的林型分类、结构、动态、物种间的关系、个体生态、采伐更新、经营技术以及阔叶红松林人工造林等方面的数百篇研究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红松及阔叶红松林的研究结果,对指导阔叶红松林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和动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阔叶红松林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最适合于当地生态和环境背景的原始群落,我国学者于建国初期就开始对阔叶红松林进行了大量的主伐与更新研究和林隙更新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托单位:华南植物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位于广东省中部的鹤山市,东经112°54’,北纬22°41’。距广州市8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十分方便。试验站所在地属南亚热带粤中丘陵地区。年均温度21.7℃,七月均温28.7℃,一月均温13.1℃,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0℃。太阳辐射为104.080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蒸发量1600毫米。该地区历史上为森林地带,顶极群落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不断扩展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  相似文献   

19.
草地防水固沙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森林,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应本着草林结合、先草后林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使草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简称热带林保护区)是保护我国极为重要的热带森林群落和黑冠长臂猿等稀有动物的自然综合体。它地处亚洲热带区的北缘,森林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类型较多。当前世界和我国的热带森林日益减少,加强尖峰岭热带森林的保护和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