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且行且修行     
正2005年研究生毕业离开校园后,我就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从事编辑工作。没过多久,领导考虑到我学习英语专业出身,安排我继续编辑工作,同时兼做版权贸易。我边干边摸索,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略有所知,这一干就是近十年。回顾十年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是一段修行之旅,一路走,一路思考,一路修炼。感谢指出我不足的人接触版权贸易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编辑部联系引进一套海外图书。任务并不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2年,学术界就碰到揭露学术腐败的新闻。 1月10日王铭铭事件刚曝光,次日《文汇读书周报》就在  相似文献   

3.
“要想当一个好编辑,就要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工作始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一位主任编辑这样对我说过。  相似文献   

4.
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作者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作者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编辑含量。  相似文献   

5.
青年编辑如何尽快地熟悉编辑业务和提高编辑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典炎 《编辑学报》1993,5(1):32-34
编辑工作是一门专业,它不仅有自己独立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立的理论体系。青年编辑刚步入编辑领域,对编辑业务可说是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必须从头学起。那么,如何尽快地掌握编辑业务和提高编辑能力呢?这要因各人各方面的素质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先前因素。但是,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则是必需的条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编辑基础知识,是基本的要求;参加编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术交流与训练,是良好的机会;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有效的捷径。青年编辑,无论“先前因素”如何,如能做到并利用上述各点,也能快速熟悉编辑业务,提高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勇 《新闻记者》2000,(4):63-63
一家市报记者小许了解到某县 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的情况,连夜赶写了一篇《x县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被查处》的消息。消息刚写好,县烟草公司便派人给他送来5000元和两条大“中华”,小许严厉回绝后,来人死皮赖脸非让他把“偷税”改成“漏税”不可。来人刚走,小许又接到该县县长的电话,希望小许在“漏税”前面加上“由于财务人员工作失误造成”漏税。小许刚改好稿件,报社总编推门进来,说刚才市领导打了招呼,烟草公司是市财政的一大支柱,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以正面宣传为主。总编按照市领导的意图对稿件进行了精心修…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华日报出版部担任版面编辑。作为年轻人,我想围绕关键词"学习"来小谈我的几点想法。首先,多学习心里才有底。出版部的工作,是报纸出版编辑工作的最后"总装车间"。因为要处理的是一整个版面上所有的稿件、图片,事情纷繁复杂。还记得刚上班时,每天下班了回家写日记,写的最多的心情就是"如履薄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出错"。  相似文献   

8.
知道崔砺金,是从他的新书<中国之一角>开始.这本反映中国改革进程中大小事件的调查报告合集,是作者历经多年深入基层,走沿海下矿井的思想凝练.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评价崔和他的这部新作: "那是一个热血昂扬的年轻人,不计成本地钻进生活,用诚实的笔调写下自己对改革的每一点思考,让历史以真实的面貌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刚写新闻稿件时,我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日,每天就是不停地写稿、投稿。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投了近300篇新闻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后来才想明白,这些新闻稿件之所以没有一篇见报,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抱着只要把稿件投去了,编辑一定会帮着修改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不注重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与编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出版史料》2004,(2):58-62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不仅是“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顾颉刚生平有一突出特点,即喜欢办刊物,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顾颉刚每到一个学术岗位,毫无例外要创办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子仲     
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形容办公桌三面堆砌书稿,像书城)里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人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印象最深的是子仲谈到几本孙犁写的读书小品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底,东阳日报新媒体用户达到了7万户。从零到7万,只用了1年。而东阳日报纸质版目前订阅数为4.3万份,达到这一数字,全体报人努力了20年。两组数据,在全国县市区域报或许并不算拔尖,与各大传媒比较更是微如芥子。但是,这些浓缩了东阳日报在媒体融合浪潮中的探索,"我每天都在进步,但百般艰辛。"世界著名画家保罗·塞尚此语,或可道出我们"且行且试且融合"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记编辑子仲     
子仲博览群书,看似散淡的人生态度背后,有着对人生世相,对学术文化的深切关怀,有着作为编辑的文化使命感。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仁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  相似文献   

14.
我自认为不算个懒人,可是这回对于费伟伟交给的作序“任务”,却真是懒得可以。从今年7月19日他把书稿交给我到今天,整整四个多月过去了,面前的稿纸还是一片空白。懒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后生可畏。懒由畏生。费伟伟是人民日报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记者。当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时,他刚三十出头,却已经当了十多年记者,写出过不少出色的报道,有的还受过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我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有才气,有棱角,没有那么多的八股气,所以经常在评报的时候表扬他几句。不过由于忙,没有认真对他风格的由来作过研究。这…  相似文献   

15.
1920-1940年代,顾颉刚先后创办十余种刊物,积累了丰富的期刊编辑思想及出版经验.他崇尚自主办刊,倡导学术救国,并始终以读者和作者的需求为中心,着力协调刊物的学术性与通俗性,他善于培育刊物稿源,尤其重视奖掖青年作者.他的期刊编辑思想,对当今期刊编辑工作仍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剑秋  伍烈尧 《编辑学报》1996,8(3):166-167
编辑工作古已有之,而编辑学则是一门新兴学科。以往从事编辑职业的人们,并不把编辑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因而有“编辑匠”之说。编辑学研究也只是近十余年才热门起来的话题。刚起步不久的编辑学要深入进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个体进行的,至于群体研究,还只有少数几个学术研究团体  相似文献   

17.
李欧 《军事记者》2008,(8):70-70
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刚分到部队的那段时间,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感动,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新闻报道路。  相似文献   

18.
谁能忘记引导自己走上成才道路的老师呢?恐怕没有人会。记得自己刚入伍时,新兵连指导员为了培养战士的写作能力, 挖掘连队人才,特办了份《连队之声》简报,偶尔会有我的诗歌、散文在小报上露露脸。  相似文献   

19.
卢全 《编辑学报》2012,24(4):394-395
最近在翻阅杂志时不经意间读到《编辑学报》上逸名的文章《请给年轻编辑一个成才的舞台》。记得第一次阅读这篇读者来信时,我刚从医生转行为编辑。时光荏苒,如今从编已是第4个年头。这4年里,我切身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甜酸苦辣,也经历过痛楚和彷徨,现在重读这篇文章,又有了别样的感触。  相似文献   

20.
王琪瑮 《中国出版》2022,(S1):38-41
2020年在书店披荆斩棘了一番,而后陷入深刻怀疑危机的我,战战兢兢回到相对熟悉的少儿编辑领域。和“蹦蹦”(对“蹦蹦跳跳上学去”系列的爱称)相遇的时节,是刚到接力出版社报到没两天,那还是乍暖还寒的四五月之交,这“乍暖还寒”四字,也多么生动地描绘出我对“蹦蹦”的初印象。“捡漏”变“重来”之所以说“乍暖”是因为初来乍到,就能接手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编辑张菱儿老师的作品,而且第一本已经到了准备发稿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