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青稞产业深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 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 200~4 500m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有着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目前对青稞的加工主要有青稞挂面、青稞馒头、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但以青稞的价值而言还远远没有发挥。阐述了青稞产业的深加工,对实现青稞价值和西藏农民致富、实现自我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稞起源于西亚,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南部地区。青稞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也是藏民族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产业。青稞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抗病功能。近年来藏民族对青稞产品加以创新增加了青稞的附加值,因此青稞生产技术更受人民的关注,文章从拉萨市青稞的种植气候特征、生产技术做简述,以此推动青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是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历经19年选育的青稞新品种,2013年被确定为自治区主推品种,为规范"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种植技术。本文介绍了"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科研、教学、生产等相关部门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稞的保健药用价值为出发点,从基础条件、政策、行业、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西藏青稞醋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本文还分析了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单位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青稞β-葡聚糖产业化开发的空白。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强小林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稞产业已进入粮饲兼用和加工增值两个新发展阶段的现状,选育成功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和昆仑15号,其中昆仑14号是青海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青稞品种,首次提出以"促蘖增穗"为核心的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已在青海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首次研究构建了青稞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研发青稞加工产品7个,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稞原料生产基地,第一次完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青稞基地认证;同时成立了青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青稞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的第一次联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7.
杨文凤  罗梅 《西藏科技》2014,(10):11-15
冬虫夏草有着“草黄金”之称,多年来价格疯涨,40年间价格飞涨近万倍,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虫草采集大军。虫草的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虫草采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林芝虫草资源现状、虫草采集收入现状、虫草采集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虫草政策现状等方面调查了林芝地区农牧民采集虫草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林芝地区农牧民虫草采集中环境保护的不足,提出了采集时间改进、采集方法改进、当地政策保护、政府宣传力度、促进农牧民就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同时对其营养品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青稞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需求,导致青稞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通过对比西藏地区和世界大麦种植大国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提出提高青稞增产潜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倒伏是限制青稞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主要因子,品质问题是推动青稞产业化加工增值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末,实现粮食生产百万吨的目标,但面临青稞种植面积缩小、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分析青稞单产潜力、政策优势、加工产业发展前景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粮食主产县选用高产品种并切实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冬青稞高产品种、挖掘高寒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青稞单产潜力以及培养青稞种植能手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稞品质在大麦生产及产品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本文对西藏青稞品质的定义、内涵作了简要概述.从西藏青稞品质现状中可以看出,影响西藏青稞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特性、地理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为今后西藏大麦品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的西藏青稞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藏民族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西藏的粮食安全就是青稞安全.文章经多方面综合分析,指出目前西藏乡村居民的口粮青稞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约为50%;全西藏目前的青稞的刚性需求总量为40万吨,弹性需求总量为10万吨,指出西藏当前确保青稞安全的总产量应不低于55万吨,并预测出2020年西藏青稞的总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并对当前西藏青稞买难、价高的供求实际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目前日喀则青稞生产的实际情况,肯定了青稞生产在第一大产业中的重要位置,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青稞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加快培育推广价值高的新品种,提高良种繁育能力;提出青稞生产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和解决青稞生产的主要障碍问题;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体系,倡导青稞生产机械化,保证青稞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增。  相似文献   

13.
墨竹工卡县青稞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分析了墨竹工卡县青稞种植的背景、气候条件以及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青稞种植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迪庆州农科所成立于1973年建所40年来,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1以藏区粮食安全为主线,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是藏区粮食安全的主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青稞商品良基地建设"、"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无公害爵稞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工型青棵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迪庆州青稞产业化开发"等10多个项目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稞品种4个,科技成果2项,《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成为迪庆州第一个农作物栽培地方规范,使青稞生产满足粮食安全,青稞商品率逐步提高,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2):3
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一种高活性野生虫草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近期通过了省级成果验收。该虫草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明显具有我国华南特色的新虫草品种——广东虫草,也是我国所特有的品种,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虫草活性成分,虫草酸优于冬虫夏草和北虫草,是一种更具有商业价值的虫草种类,其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公认的真菌分类学权威杂志MYCOTAXON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提高富硒青稞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结合西藏特殊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总结,对青稞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规范。根据西藏富硒青稞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结合肥料管理、种植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富硒青稞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供了相关的示范案例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区青稞是当地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长期以藏区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而且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导致藏区出现青稞种植量大,但是却收益较低的局面。因此,在藏区如何做好青稞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藏区青稞种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对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个人拙见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栽培菌株予以测定,辨识了蛹虫草含有的腺苷、某含量的虫草素。测得精准含量,为蛹虫草特有的质量评判供应根据。方法:采纳液相色谱法,筛选7个培植菌株,测得它们蕴含着的虫草素以及腺苷,对比数值差异。结果:不同培植菌株之中,蛹虫草特有的腺苷能超出0.15%;虫草素特有的总含量能超出0.35%。结论:蛹虫草细分的多重栽培菌株以内,虫草素凸显了偏大的变动范畴;对应的腺苷总量,维持着稳定情形。  相似文献   

19.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得的青稞膳食纤维色泽深,为了得到色泽较好的青稞膳食纤维,利用过氧化氢进行青稞膳食纤维漂白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青稞膳食纤维用10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pH为10、温度为60℃的水浴中保持90min,漂白效果最佳,其白度值达到83.03%。  相似文献   

20.
青稞是昌都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不得不种的需求和青稞的高营养保健功能,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需求改变,昌都地区青稞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以工哺农、以工富农,使昌都地区青稞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