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6,(2):F0002-F0002
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FM93.7)于1994年元月28日正式开播,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及广东、福建、湖南等部分地区。节目开播以来,全体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本着“以新闻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的思路,以及“大时段直播、大板块构架、大信息含量”的节目风格,使一度冷落的赣南广播重新焕发出活力,被誉为“赣南人自己的空中流行网”、“关不掉的收音机”。新的一年,赣州电台新闻台全新改版,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每天早7点晚6点的《赣南新闻联播》以及全天8档的《整点新闻》将带您同步感觉赣南大地和国际国内分分…  相似文献   

2.
曹玲玲 《中国广播》2004,(10):54-55
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周边一百公里内有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嘉兴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嘉兴,听众能接收到的广播频率有几十个,这对于一个中小城市的电台来说,竞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成竹 《声屏世界》2005,(8):29-29
在当今电视传媒的竞争中.社会新闻最受青睬.因为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时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是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做好社会新闻,各媒体均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就非常重视杜会新闻.除了以时政新闻为主的《长沙新闻》之外.还开辟了三档社会新闻栏目:《在现场》《今晚九点》《真相调查》,笔者一直在该频道当记者。三年内几乎天天都与社会新闻打交道.对社会新闻有一些感悟.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新闻采编》2005,(4):29-30,34
所谓“广播频率专业化”,一般是指“电台要有自己的特点,目标受众要准确,以自己的特色求生存”。简单地说,就是要以自己个陛、特色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来吸引特定的收听人群。它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理论和定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多元,公众对信息的渴求愈加个性,媒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广播频率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显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张允 《当代传播》2006,(5):99-101
在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我国的广播事业已进入了频率经营时代。在大量的交通频率和音乐娱乐频率发展日趋成熟和壮大的环境中,新闻频率该如何进行产品运作已成为新闻从业者所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推介、个性化和打造精品产品三个方面对新闻频率的产品运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时下,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日新月异,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广播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在经历了一段坎坷而刚刚复苏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广播界的一道新课题。广播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广播是一种“只闻其声,不见人和物”的媒体。这使广播在受众中有一种神秘感,但在感性上、直观上、加深受众记忆上,又成为广播的软肋。为了避广播之短,广播人提出了“看得见的广播”的概念,就是要使广播既能“耳闻”,也能“目睹”。为此,广播人进行了不断认识、大量探索和努力实践,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武爱忠 《中国广播》2010,(10):73-74
新闻综合广播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应该在"快""灵""巧"上下工夫,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听众的需求出发,重视频率的包装和品牌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顾金荣 《视听界》2004,(4):35-37
取消台的建制,频率直接由广电总台管辖,从市场经济角度说,频率其实是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经济单元存在着,其目的就是让频率少一点行政束缚,多一点自主权, 去迎接市场的挑战。总监负责制就是将有限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一套适合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以收听率为宗旨,以追求两个效益为目标,实现节目,广告、受众多项互动,打造新型的新闻频率。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上,本溪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何伟介绍了该台的品牌栏目《直播本溪》创办的过程和影响,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关注,本刊随即约稿,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组文章。《直播本溪》节目是本溪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大型直播性的新闻节目,它以创新的理念、个性的内容、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直播本溪》开辟了广播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广播事业的新结构,适应了现代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占领了广播受众的制高点。如何做大做强直播类的核心节目,如何挖掘出新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抓住"听众的耳朵,从而达到新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是广播媒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相信他们的创新理念和经验能给我们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高梦 《新闻前哨》2006,(9):56-57
前些时,索佛瑞数据调查公司针对武汉地区的广播受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情况,作了收听率和占有率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听众打开收音机是为了欣赏音乐……这说明,音乐节目已成为当今广播电台奉献给广大听众的主打产品。目前,不仅各个类型的音乐广播频率层出不穷,更因为互联网的出现,音乐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有趋于白热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市级广播电台专业化频率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虽然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但是从媒体管理来说,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从而制约了地方广播电台多渠道、多元化办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宣传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通过几次全国报刊整顿治理,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都进入了最好的时期。新闻队伍不断扩大,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元月1日.经过全新的打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了。开播四个月来.中国之声展示了它准确的定位、海量的信息、厚重的分析和权威的发布.展示了它在节目形态、传受互动、开发新闻资源及低成本运作等方面成功的做法,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从而为国内广播走专业化道路.为正在推行改革的各地电台就如何办好新闻综合频率创造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省级电台分众化.类型化战略的实施,原有的省级广播电台人民台纷纷转变为新闻频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果将其置于媒体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中.不难看出地方广播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广播很多都是老的人民台脱胎过来。从名字上看,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可事实上却是新闻综合频率。音乐、交通、评书、少儿、戏曲等不同类型的广播频率越来越多,而一些新闻广播仍在搞板块节目、话题类节目,最后搞得新闻收听率和创收下滑。新闻频率就该做新闻,我们不可能给听众所有的东西,我们就给听众一件事,就是你要想知道今天发生什么事,就听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衷菱  肖潇 《中国广播》2005,(11):62-65
广播评论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广播评论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界定为1994年中央台《新闻纵横》等首批广播评论性节目开设至今的十年,在对这十年间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波 《新闻实践》2005,(5):39-40
一时下,企业文化在媒体中盛行。业内竞争的实质其实是企业文化的碰撞与竞争。在广播界,有不少运作非常成功的例子,像北京电台、佛山电台等先行者,都把企业文化当作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战略之一。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对企业文化从实践到理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频率内部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貌进行整合、提炼,并通过各种手段、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频率专业化的传播格局中,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同一地区不同频率两个或两个以上类似栏目你争我夺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体只有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打造栏目品牌强化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多数听众的注意,才能抢占制高点,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柳莺  赵明 《新闻前哨》2006,(8):23-24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广播电台越来越重视对频率资源的占有。以武汉地区为例,现有中央、省市级广播频率16套,比两年前增加了近40%。频率增多了,但带给听众的广播节目并没有想象中的丰富。究其原因,是因为武汉地区广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该地区可收听到的16套频率中,称“交通台”的有3家,称“新闻台”的有3家,称“音乐台”的达到了4家。同质化竞争在客观上迫使各个广播频率寻求差异化突破。差异化突破,使得广播人认识到,频率品牌优势是在竞争中争取受众、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金波 《视听纵横》2005,(3):51-52
时下,企业化在媒体中盛行。在广播界,像北京电台、佛山电台等先行,都把企业化当作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战略之一。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对企业化从实践到理论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频率内部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貌进行整合、提炼,并通过各种手段、机制,在频率上下逐步推广、渗透,对内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形成影响力和扩张力。领导有事业心,干部有进取心,员工有责任心,给电台发展带来了无穷活力和勃勃生机。员工劳动生产率从2002年的人均9_3万元提高到2004年的人均2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