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中代表们就“大学精神的衰微”、“大学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大学精神的提升和大学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研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这对于我国大学今后更多地从精神文化和制度创新的层面来思考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学文化对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理想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驰 《高教探索》2004,(2):14-16
大学理想是一个不断流动与变迁的概念,现代大学在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同时,也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冲突,有人甚至质疑现代大学存在的合法性,故有必要厘清现代大学的理想,并以此为指针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来,关于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资源凝聚、价值导向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彰显与强化.本文旨在多维度思考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内涵,透视二者的内在联系,从高等教育实际出发,展望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前景.  相似文献   

6.
支撑大学综合发展的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相互积极影响、作用的同时,亦会出现背道而驰或偏离轨道的负面作用。厘清个中内在关联,探讨大学精神与制度的和谐共生有利于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和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的制度创新势在必行。1985年以来迭经改革,但尚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又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与机制,因而影响高等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有碍大学办学活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如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我国大学制度创新面临两个难得的契机。其一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契机。人们有理由期待北大、清华、南大、淅大等高校借助欧美发达国家研究性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院校的制度创新。其二是众多民办高校崛起的契机。从理论上讲,民营高校没有负担,可以实施新的办学机制,形成新的办学体制,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开创新的格局。能否抓住契机?关键在于能否排除难点。重点大学的兴奋点在于“硬实力”的较量,在制度设计、机制更新方面的沟通与呼应初具共识但是尚未付诸实施,相关的“联盟”一直停留在情议阶段。而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多校联动”,才可能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另一方面。中国的民营高校在获得某些办学灵活性的同时,却陷入另外的认识误区和体制困局,其趋势是成为“家族式管理”而非“现代大学制度”。其焦点在于民营高校是“办学校”还是“办产业”?校长是“办学者”还是“打工仔”?最要害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民营高校大多是“投资办学”而非“损资办学”,是“商业行为”而非“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面临的困境,既有“官学”色彩浓厚的先天不足,也有大学发展中传统割裂的历史误会,更有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不适的现实因素。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既要秉持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等传统要素,也要彰显包容精神、超越精神与创新精神等现代要素。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个融合现代大学的历史与现实、具体与抽象、问题与方法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大学制度创新就是让大学生不断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大学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要破除盲目照抄、套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盲目“跟风”认识上的误区,坚持党委领导,正确行使党委的领导权;坚持校长负责;落实校长依法行政的执行权;坚持教授治教,完善教授的民主治教;坚持民主管理,加大师生办学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大学创新精神的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不仅如此,甚至某些因素还妨碍了创新人才的成长,使原本应有的创新精神丢失了,而要孕育创新人才,关键在于突破条框,为师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氛围,形成利于创新个性自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的困惑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北大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学术自由的精神。近50多年来,中国大学精神的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失落,当前面临着独立性与依附性,学术性与功利性两大矛盾。为了发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必须坚持大学的独立性,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关系。同时,为了改善大学精神的制度环境,很有必要制订我国专门的《保障学术自由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制度变革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特定变革模式的形成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并有各自的优缺点。理想的变革模式是权变模式,在选择适当的改革模式时还需考虑模式抉择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熏陶感染等作用。培育大学精神。要树立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强化大学的个性特征;着力营造良好的校风;确立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校训;继承、创新和发展学校的文化传统;发动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等。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现有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申报与审批机制和激励与淘汰机制等方面,建立了一种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现代大学的定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人才培养目标等。本文回顾了近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的本质、办学定位、理念及大学精神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制度创新与科学发展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一个民族、国家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指出的,"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为此,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大学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知识分子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的起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密切相关,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社区,也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摇篮。知识分子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与契合性,集中表现为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