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后的"价值论转向"之"价值",若可区分为研究对象层面上的价值和元层面上的价值,那么,"价值论转向"可包括描述性价值论转向(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价值)和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技术哲学中的价值)。所谓描述性价值论转向,它基于经验转向来研究价值在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专注于对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各种价值和规范进行经验性哲学分析,从实质上来看它是对经验转向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的自然观或者说自我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论,是唐君毅哲学研究中被相对忽略的部分,但是却对理解唐君毅的唯心论相当重要。他的自然观可以展现为三个方面:在本体论上,肯定了自在之物的存在,却将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活动仅仅视为心灵的活动;在认识论上,将自然之秩序的来源主要归结于心灵的不同活动方式,把对自然的认识转化为对心灵之活动的认识;在价值论上,把价值的来源主要归结为自我的需要,并将自我理解为心灵。由此,唐君毅“宇宙唯心”的论式中所展开的理论在充分强调心灵之能动性的同时,却并未如实把握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也不能完整地认识理想自我之特征,从而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的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3):11-17
诠释《大学》是新儒家架构义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唐君毅诠释经典的组成部分。唐君毅认为《大学》的主要贡献是以相涵相贯方式呈现了"明明德于天下"的道理,在义理上发展了《孟子》心性之学,是异于荀学的。他笃信内圣必能外王,认为以天下一家为怀抱,可以与世界哲学、文化等展开交流。他还提出了重订《大学》,并认为见闻之知从知识谱系上可以联通科学,"格物"是儒学会通西学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13-20
对唐君毅哲学进行教育哲学的考察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唐君毅认为,教育哲学是哲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它包含教育知识论、教育存在论和教育价值论三个部分。在唐君毅看来,教育是世界(或"境界")的一部分,其本质是自我与外界(包括他人)感通的产物;而现实的教育现象的发生,则根源于人的教育意识。唐君毅认为,解决时代问题需要个体理想人格的培养,这是理想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也是哲学的主要功能。在现代新儒家当中,唐君毅较早认识到了作为专门学术领域的教育哲学的独立性,他在教育存在论和教育认识论方面的诸多观点也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解读《肇论.物不迁论》,认为其般若学的主旨与立言方式皆与玄学相契合。首先对唐君毅这一哲学诠释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一诠释路向实际上含有对《物不迁论》的误读、误解;分析了《物不迁论》中是如何言说般若义理的,指出其言说特点在于"转俗见为真见",这一番转折或是唐君毅出现误读、误解的原因;并探讨了佛教所界定的自身义理与玄学理论的差别之所在,认为唐君毅所谓"般若与玄学相通"、"《物不迁论》兼通般若与玄学"的说法,其实是很难成立的。在某种意义上,对唐君毅之《物不迁论》哲学诠释的考察,可以视为民国时期熊十力《新唯识论》所引发激烈争论的余绪。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哲学理论。价值本质论、价值评价论等哲学价值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所研究。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价值论思想的发掘,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价值论通过论证自然所具有的客观内在价值,为环境保护寻求道德依据.自然价值论拓展了.价值"的内涵,将价值理解为大自然的内在属性;提出了"系统价值"的概念,将生态系统视为具有最高价值的价值之源;大胆超越事实一价值二分的元伦理学教条,主张二者均为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性质;批判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颠覆了传统价值哲学的认识论传统.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儒学的存在之思包含了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照,为二者在存在问题上的融通提供了直接参考。就存在领会先于存在者而言,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的视域是唐君毅儒学所缺乏的。就存在问题不在在世生存之外而言,唐君毅儒学的人文主义的存在之思是不无深刻的。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可融通处,即"生命存在"和"此在"观念的对应性,其契合表现在:一是在源始共在问题上表现为"心境感通"与"共同在世"的契合;二是在个体切身存在问题上表现为"人存在于自身"与超越沉沦走向本真能在的契合。当代哲学的存在之思应该着眼于当下的生存意欲,着眼于异质性的个体性存在的不断生成维度,来思"前主体性"的——作为相应奠基方式的"构成"样式之——"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9.
陈嘉映  田春雨 《大学生》2016,(Z1):112-113
陈嘉映,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价值的理由》等;翻译了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两部哲学经典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近日,陈嘉映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这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有关"我该怎样生活"的通俗哲学读本。陈嘉映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我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展开探究。他认为,所谓良好生活,首要维度是有所作为,所有的德性都是在作为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德性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求自我与有德融合,最终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价值论浅析──《邓小平文选》学习二得刘家俊在邓小平的文章中,尽管直接论述价值问题的章句并不很多,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闪烁着价值论的哲学之光。他一贯的求实风格与价值论的有机结合,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下面仅浅析一、二。一、关于人的价值论邓小平指出:...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自然界的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等,无不与"发展"紧密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和大学统一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发展"概念内涵的界定基本上处于同一层面,都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把"发展"界定为"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青年学者王坤庆同志的《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一书,以其特有的生机与魅力,令我反复研读。我国教育哲学的知名学者黄济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肯定:《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一书,在教育价值“这个问题上已经攀登了相当的高度”,“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教育价值中的诸多问题”。《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它作为我国第一部教育价值论专著而引人注目。书中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探讨,西方教育思想家早就进行过,如[美]斯宾  相似文献   

13.
<正>付安玲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是系统论述个体价值论的著作。作者从哲学价值论角度,将价值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个体价值的可行性为逻辑主线和前提假设,对个体价值实践依据与理论基础进行考察,着力探求个体价值的核心要素,以此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路径和原则,并据此做出客观评价。全书结构严谨,从个体价值的界定到个体价值的类型、特征及本质,全面论述了个体价值的发展进程、理  相似文献   

14.
人物介绍     
马俊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兼任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评价活动论》(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价值论的视野》、《价值论原理》(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研究生教材,合著)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感通哲学"或"感通的形上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易传》的阴阳之思为思想资源。唐君毅的感通思想缘于对当今人类生存处境最深层的回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这一思想具有基础性、融摄性、超越性、次第性、历程性和方向性特质。唐先生通过感通之理,深入系统地探析哲学史内部的问题、环节、脉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是唐君毅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唐君毅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有"泛道德主义"的趋向,不能很好地为现代化提供切实的指标。在形式上,缺乏辩证的生动性,且在客观工具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关系之如何建立上,其人生境界论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从三个方面对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中有关《肇论》之《般若无知论》的诠释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唐先生有关般若智慧体性的论述,与佛教般若学自身理论及《般若无知论》的实质内容相比较,出现了一定的疏离与偏差。唐先生并未严格遵循诠释学的"对象自主性规则",而更多从"诠释者"自身意向出发,所以才出现了上述偏差。  相似文献   

18.
<正>刘高岑(1963-),男,河南孟津人。现任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哲学与科技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校科学技术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当代科学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概论》《批判性思维概论》《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等课程。刘高岑教授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地质系,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国家科学技术哲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以"国学"或"国故"、"国粹"为概念,对我国传统学术做整体性的论断,起于清末,迄于民国,约有2 0 0余种。近年"国学"再度兴起热潮,但迄今在众多诸如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经学史、儒学史、哲学史等类著作中,尚且缺乏一种对于近代国学史的总结和描述,故此有必要加以探讨。本人遂提议搜求1 9 0 0-1 9 5 0年间国学著作,重读而提要之。已刊出唐钺《国故新探》、蒋逸雪《国学概论》、钟泰《国学概论》、程树德《国故谈苑》四种提要,兹再刊出王易《国学概论》、徐英《国学大纲》、马瀛《国学概论》三种提要。  相似文献   

20.
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是对经验转向的超越。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不仅描述、分析技术实践中的价值与规范,还评价了这些规范和价值,即涉及对哲学分析本身(元层面上)采取规范性立场。规范性价值论转向包含两种立场,即反映性立场和实质性立场。在现实中,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技术哲学应该重视"内在的善"的相关性问题,应该学会应对规范性价值论转向给技术哲学领域带来的挑战,而不是仓促地步入规范性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