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中,海外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要收藏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不少重要文献在这里发现。其次,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传播地,不少作品被翻译和改编,对当地文学及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再次,海外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以二战为界,海外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二战之前,基本上是一种零星分散  相似文献   

2.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 ,一是提高文学品位 ,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担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形态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 ,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 ,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 ,是正确对待通俗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学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一是提高文学品位,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提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开矿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们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是正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艺术、法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科类研究性论文。主要栏目有: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吴文化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高职教育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小报是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主阵地和主营通俗文学的文化实体,登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可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小报,这是中国近、现文学研究的一欠缺憾。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一直被放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版图之外。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通俗文学逐渐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在研究界日渐成为一门“显学”。不仅有专业的断代通俗文学史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也有大量研究通俗文化的文章发表。这些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古今转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优秀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现象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将改变文学史的整体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又重回读者的视野,并进而登上了大学的讲堂,成为文学史家研究的对象。苏州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而苏州大学则是当今研究通俗文学的大本营之一。这一研究团队提出了知识精英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应该“双翼齐飞”的文学史观,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通俗文学要入史,还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是否要‘‘向前位移’’;二是如何就中国现代文学史“双翼齐飞”的整体格局达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说起海外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日本无疑是一个首先要提起的学术重镇。之所以这样说,有如下几个理由:一是日本公私藏书机构的通俗文学收藏极为丰富,尤其是一些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的通俗文学作品,小说如《游仙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相平话五种》,戏曲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此上个世纪有不少研究者如孙楷第、王古鲁等到日本寻访通俗文学资料。二是日本是最早研究中国通俗文学的国家之一,许多前辈学人如狩野直喜、盐谷温、青木正儿、长泽规矩也等,得风气之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俗文学创作的急骤发展,对于这一文学形态、文学思潮及其创作现状作理论探讨和研究的任务十分现实地摆到了每个理论工作者的面前。这些年,总起来说,通俗文学理论工作滞后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正如有人概括的:“通俗文学一条脚长(创作),一条脚短(理论)。”这一状况亟待改变。但另一方面,近年确也出现了一些不乏见地和深度的探讨、研究文章(有的系著作的章节),它们广泛触及了通俗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上海曾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本营,都市的繁华、市民的激增、报章的兴办、文人的加盟等,使通俗文学在上海不断得到繁盛与发展。鸳鸯蝴蝶派成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滥觞。新中国建立后通俗文学创作一蹶不振,中国的通俗文学让港台作家占据了大半江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通俗文学卑下的观念,继承中外通俗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注重通俗文学寓教于乐的艺术品位,加强通俗文学创作的批评与研究,开拓通俗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台湾通俗文学,我们应将其放在整个文学的历史演变中把握。台湾通俗文学一直都扎根于民族文化的肥田沃土中,台湾通俗文学作家们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创作出一系列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但长期以来,侠文化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侠义题材作品或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而相对忽略了非侠义题材的纯文学作品和新文学作家。以侠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孟兆臣 《天中学刊》2008,23(1):61-63
近年来通俗文学研究显得热门,但是,其研究还存在学科划分割裂、研究理念陈旧、文献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在近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学科需要整合,理念需要更新,文献需要弥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众文化迅速在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受此影响,通俗文学的崛起和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大众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之路进行勾勒,并探讨通俗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俗文学研究显得热门,但是,其研究还存在学科划分割裂、研究理念陈旧、文献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在近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学科需要整合,理念需要更新,文献需要弥补。  相似文献   

16.
<正> 这些年最时髦的人物是那些身高体壮、西装革履,囊资丰厚,常常出没于舞厅饭馆的“倒爷”;这些年最畅销的图书是那些言情武打、侦被公安、印制粗糙,常常出现于个体书摊的“通俗文学”。正如“倒爷”们的文化水平、举止风度可以用“低俗”来概括一样,通俗文学的名目的本身就标明了它的特征。可以说,“倒爷”与“通俗文学”的“俗”,正是一种代表着俗文化观念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当“倒爷”伴随着商品经济“放活”而出现时,通俗文学也已经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一种商品形式出现了。正是这样,我认为,商埠意识与通俗文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通俗文学是商埠文化意识在文学领域的特殊表现,是商埠文化的应运产物。  相似文献   

17.
通俗文学不同于高雅文学和探索文学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趋众性,即它符合大众的社会理想、思想意识、民族习性以及接受习惯、欣赏情趣和审美定势,它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这种趋众性规范制约着通俗文学相应的模式化。通俗文学的模式是指隐藏在通俗文学现象组织后面受制于趋众性的一种普遍规范,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是通俗文学存身立命的根本。通俗文学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背景里形成的,是一定的文化模式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和表现,会随着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 2 0世纪以来王阳明心学与明代通俗文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文章从阳明心学与通俗文学关系的总体状况、心学与明代小说、心学与明代戏曲等方面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不足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上期发表了一组探讨文学观念的文章,这里的几篇论文继续深入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展开,比如通俗文学概念的界定以及由此显示出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内部的二元悖谬状态,通俗文学之于纯文学的关系及其与民间文学、大众文学的区分等问题,论者都对传统的认知提出了比较尖锐的质疑,并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希望能够以此在文学观念的探讨与研究方面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作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考察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有助于观照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研究.首先简述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批评主体和批评方式,接着阐释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审美趣味,最后分析了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繁盛的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