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梅 《传媒观察》2005,(7):30-3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市民为核心、主要从市民需求和都市生活本身挖掘信息来源的都市报迅速崛起,成为城市报纸零售和广告市场的重要力量。都市报的发展之路充满变革,从内容定位看,现今有两种模式比较流行:一是单一大众定位,即通过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主要需求提升发行量,“实用新闻”、“民生新闻”均是这类定位思路的代表;二是多个细分市场定位,也就是报纸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针对每个细分群体提供专门化的内容,通过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要间接地实现发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翻阅当今各地报纸,无论是党报、都市报还是企业报纸,都有惹读者眼球的新闻--民生新闻.那么,何谓民生新闻?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民生新闻定义.笔者翻阅有关资料显示: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一些都市报报道内容的分析,发现其内容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而且这种不良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波及中国都市报整个群体,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和公信力.某种意义上,这是对读者的一种侵害.都市报的受众意识、责任意识、办报方针和社会功能的最终发挥,无不体现在其报道内容之中,所以,对其不良内容进行剖析、批判,对于受众,有助于提高其正确的辨别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能力;对于报纸,有助于促使其报道内容的健康、导向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都市报办财经新闻版蔚然成风,南风北渐,俨然已成潮流,北京大多数都市报相继开设了财经、理财周刊.但在办都市报的实践中,读者阅读率最低的新闻板块,往往是单独成叠的财经版组;读者阅读率最低的周副刊板块,也往往是单独成叠的产经版组.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无疑是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前些年都市报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报纸都在头版上选用一张大图,一些报纸还竞相开辟了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8.
王泰筌  高丽红 《新闻传播》2009,(7):47-47,49
现在,平面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新闻资源有限、报业发展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平面媒体对报纸版面做了调整.各类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周刊抢夺读者眼球。周刊在现代报纸版面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很多读者评判扩版的报纸质量,往往将周刊的水准作为衡量的标尺之一。周刊与传统的专刊相比,都是每周与读者见面,但周刊都是一次最少以四块版有规模地出现,并且在周刊的一版都带有相对独立的报头。周刊兼顾新闻性和服务性.立足报纸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吕冰 《青年记者》2010,(2):52-53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一张经济类报纸长期套搬都市报经济新闻的采编方式,读者就会认为这张经济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类报纸。由此,经济类报纸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立足点,报纸的生存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本文着重分析都市报和经济类报纸的经济新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及报道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报纸、电视纷纷推出一些以反映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如<三明日报>开辟了"都市新闻" "生活周刊" "这事帮您问了" "曝光台"等栏目,目标对准百姓生活,这些栏目有效提高了受众的关注度、社会反响度和公信力.同时,民生新闻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已成为这些来年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一我们的报纸在为谁服务这是我们在谈稿件选择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都市报是市民生活报。那么它的读者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都市类报纸整合新闻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从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算起至今,都市报在全国已发展到100多家,遍布东西南北,已经形成了“气候”。 由于都市类报纸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直面的是自费读者市场,所以都市报比其他类型的报纸更关注自身的新闻“亮点”、“卖点”,这就使他们十分重视本身新闻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各地都市报在当地报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本地的新闻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共享的,故同一区域的都市报对读者“眼球”的争夺表现为各报版面、栏目之间的较量,其实质比拼的是各自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市报纸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新闻资源的开发整合。  相似文献   

14.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一、固守新闻本位是民生新闻立身根本民生新闻的魅力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15.
娱乐报道,现在越来越成为各家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一次再次的改版扩版,纯文学副刊不断缩减,娱乐版面却还有日渐增加之势。有的报纸甚至加办娱乐周刊。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报业特别发达的大都市报纸,面向大众探寻市场化的道路,均把增大娱乐新闻的报道量作为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娱乐新闻版面都在 2— 3个版面,这应该说是报纸走市场化道路改革中的新尝试。然而纵观时下有些报纸的娱乐新闻,明星绯闻满版飞,低俗调…  相似文献   

16.
程文 《今传媒》2010,(1):93-94
都市报娱乐报道,近几年空前繁荣、花团锦簇,为报纸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发挥了有力作用。但是,娱乐报道在"娱乐至死"喧闹背后的空洞、肤浅甚或是低俗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读者诟病最多的地方。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娱乐报道作为新闻文化新闻建设方面的一支有生  相似文献   

17.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一、时代要求解惑新闻的出现 解惑新闻是从读者角度出发,对与读者有关系的新闻或资讯,进行评析解读的一种报道。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报变得越来越厚,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身边的都市报,已经不再满足其一般化的新闻报道,不希望平面媒体重复广播电视甚至网络已经报道的内容。我们发现,读者向报纸提出的追问越来越多,特别是读者对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总是提出进一步了解的要求。于是,我们在当时的《青年周末》上专门开辟了“解惑新闻”专栏(有时做成专版)。这些解惑新闻,按照传统新闻来看,大概都属于消息之外的“囉里囉索的东西”,但读者都表示了欢迎。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新闻也有生态链,那么文摘类报纸就是生存在链条的下游,主要靠吃全国各地的报纸新闻为生。与上游的党报、都市报等报纸相比,文摘类报纸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慢新闻。但这种速度的劣势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成了优势,意味着编辑加工者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按照既定的办报宗旨,把新闻玩出花样,将内容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20.
潘洪其 《青年记者》2015,(30):14-1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新闻史,也是一部中国时事评论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近十几年来,国内以党报、晚报、都市报、周刊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并扩大时事评论栏目或版面,时评逐渐成为媒体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或参与撰写时事评论,也成为读者阅读新闻、参与媒体新闻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