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婷 《今日科苑》2007,(20):23-23
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志耘  吕冰洋 《中国软科学》2007,80(12):152-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资本出现反向流动,针对这种事实,本文对各省资本相对供给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区域间资本生产率差异拉大,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对资本的需求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整体经济尚处于资本稀缺的时期,各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发达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这样,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市场条件来缩小地区差距,可能比直接增加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相应地进行了渐进式的调整。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演变的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对公平与效率的要求,对我国未来的区域政策目标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如何实现该目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但有关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该文首先解释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基本概念与模型内涵,并介绍了灰色系统在贫信息系统中进行预测的基本原理。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90年代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经过检验,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因此运用此模型对2005年与2010年的区域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基本处于调和状态,即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10a的协调度空间分布仍然呈现“U”型特征。处于转折点附近的省区协调度波动比较大,包括广大的中部地区。尽量减少波动并尽快实现协调度的转折是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西部大部分地区如果继续沿用90年代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发展政策和手段不作宏观的调控,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没有与沿海地区同步发展.按照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资本报酬具有递减的性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资本投入比不发达地区大,其资本报酬的增长速度要小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资本报酬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在足够长的时期内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赶上发达地区.本文结合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惯性两方面的地区差异性对我国经济增长趋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杨小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不发达地区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捷  杨晓兰 《软科学》2002,16(1):23-28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是城乡结合部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单位,承上启下,功能齐备,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的成功经验。本文对铁力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已日益成为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由于不发达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迥然有异于沿海发达地区,因而其发展乡镇企业决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而应当从自身特点出发,寻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信息服务业的规模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湘 《情报杂志》1998,17(1):32-33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大幅度增长,平均年增长30%~40%,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三倍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信息生产、服务产业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是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方式。许多学者在论述我国信息产业时,深刻地指出了我国信息生产、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意义。谢新洲、张广钦指出“信息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知识已成为比资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知识经济恰当的概括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色和发展趋势。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自然离不开这样的背景,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差距显著,由于区域之间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工农业基础、资金技术实力、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知识经济对各个地区经济的影响也必然大为不同,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因而有必要就知识经济对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从这一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2.
张蓉 《科学与管理》2006,26(2):44-46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逐步改革其内部组织结构,将其总部迁之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其生产加工基地移至不发达的地区,在空间上实现了总部与生产加工基地的分离,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一、总部经济的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条件自改革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信息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菲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00,19(4):28-30
利用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加以修改,横向比较了90年代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以及纵向比较了1990-1997年8年间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指出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本性应该是一种道德经济,也是一种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信用经济,然而,现实中大量的事实说明,经济领域中诚信的缺失已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伦理道德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已成为国民的共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更凸显其重要性。从人本管理视域分析经济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坚峰 《现代情报》2012,32(5):25-29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读者呈现出加速流失的趋势,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读者流失已经成为威胁图书馆生存的重要因素。从分析读者流失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构建了一个囊括激励机制、流失约束机制、流失预警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稳定评价机制的公共图书馆用户稳定机制管理模型,最后结合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性提出了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用户稳定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普遍落后,既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任务艰巨。必须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适用技术的关键作用,适用技术是指适应于该国或该地区的内外部环境,能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协调、相互乎应、相互促进;在互动中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挂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适用技术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峰 《软科学》1998,(4):50-52
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普遍落后,既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任务艰巨。因此,要把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团结、进步、文明、福裕的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既不能按照常规走路,也不能完全重复先进省区走过的道路。而必须从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市、常州市和镇江市等三市科教兴农工作的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出其科教兴农工作的新探索、新进展,剖析了影响科教兴农工作的问题,并就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调研结果和建议对我国其它地区科教兴农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两大重要任务.本文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显示:总体而言,城镇化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实现碳减排,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此外,东部地区城镇化在样本期内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但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加剧,碳排放的趋势却日渐清晰.这种差异与地区间不同的消费模式、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0.
阿思奇  胡坚 《预测》1990,9(5):3-9
采用经济计量与投入产出方法相结合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从宏观上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总趋势、经济结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投向,以及积累与消费关系等方面作了全方位、多方案的分析预测。阅读了此文,可以使我们对我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有所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