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形成了“气候”,而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因此,必须首先对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证明和延伸,或者说,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下游产品”,社会工程哲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发展和具体化,社会工程哲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诸多社会工程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双进工程”,是“学校进社会,社会进学校”的简称,其含义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从而取得社会的支持。笔者阐述了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双进工程”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实施“双进工程”的环境和条件,并指出“双进工程”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略论社会无形资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对“无形资产”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 ,阐述了其与“知识产权”概念的关系 ;通过对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特性研究 ,提出了“社会无形资产”概念 ,界定其范畴并论证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社会工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模式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工程的目标设计问题;通过社会改革的路径选择、方法设计和操作逻辑等实践探索,回答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完成了社会工程的过程设计问题。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构成了邓小平社会工程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程研究与具体部门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他不是以发现某一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为对象,而是以建构一个新的社会事实为目标.社会工程是一个实践思维的领域,它具有综合集成的方法论特征,它是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应用的一个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理论指导和价值统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和社会工程实践结合,把理论思维和社会工程思维相结合,才能加强其针对性,提升它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质特点是:(1)突出管理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及分析的哲学)与研究工具,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2)突出技术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工具,促使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在新的技术平台,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变革,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3)突出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靠近理科、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更强。依据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现状,我国管理学门类,特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作者针对社会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社会工程研究与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思维方式上如何区分社会革命、社会运动和社会工程,社会建设与社会工程的区别,社会工程研究的主要特点及核心环节,社会工程的模式设计及其方法论,社会工程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及社会工程与社会系统工程的区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布尔迪厄的概念工具时,不应遗忘概念工具内部与背后所蕴涵的方法论思想。布尔迪厄的关系性思维,是与“社会物理学”、“社会现象学”的双向“决裂”,是对社会人类学“参与性观察者”角色的颠覆。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论带给教育研究者的,决不仅仅是可以直接套用的程序,而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视界和眼光。经由一种新的视界和眼光,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诸多根本性问题,都可能获得新的阐释,并因而展现出新的形象与势态。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面向全球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本研究以报告英文版为主要分析文本,结合霍布斯、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关于社会契约的经典理论,解读其副标题“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之意蕴,聚焦“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以及“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三个核心议题。本研究通过厘清社会契约的“旧传统”和“新注解”,发现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社会契约概念,而是从教育学领域切入,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如何建构、如何引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强调从人类视角、生态视角和技术视角解读新教育社会契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择要分析教育学、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学术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机构等教育要素与主体的变革方向;思考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工程”范畴的演进历程看,随着工程外延的逐步拓展,工程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工程也由自然领域逐步扩展到人文社会领域。在工程哲学的视域内,对社会工程的典型特征进行系统考察,就可以对“社会工程”作出明确的界定和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哲学认识论———“理论———实践”的新课题。关于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可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社会工程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程的特点是其所建构的是某种社会模式或社会关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工程具有科学指导与价值导向作用,社会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又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推动社会工程实践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工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作为人们改造社会世界的典型实践活动、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包括社会工程事实、社会工程现象、社会工程理论(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等四个层次。社会工程理论(学)研究只有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并上升为社会工程哲学,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社会工程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而发挥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对应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对应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就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一样,现代工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也正是工程教育调适的逻辑依据。现代工程的发展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化”和工程建构模式这两点的转变上,这使其在增进社会利益、满足社会目的需求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常引发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此形势下,现代工程涉及目标日益丰富,而这种丰富也为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做出了新的内在的规定。而从操作层面上讲,未来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要立足于现代工程范式逐渐展开,要随现代工程的发展而不断做出调适。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软件形式给教育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一个良好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形成需要知识、社会网络、社会价值多方面条件共同支撑。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对“教师和教师实践反思模式”、“教研员和教师教学研究模式”和“大学科研专家、教研员和教师课题研究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实证研究,有针对性提出“知识-社会网络协同发展”策略方法。即知识和社会网络完善共同促进教研共同体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并将该策略模型和方法在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中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出路。本文以管理学的视野,用现代管理中的战略联盟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并行工程原理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校企战略联盟、人才培养流程再造、并行人才培养工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哲学)等三重维度进行过论证。但是,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以更为科学的用语,逐渐替代了“市民社会”概念。这种“市民社会”概念在哲学中的被替代,凸现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市民社会是在近代从政治杜会中分离出来,是从事物质活动的商品的经济社会。我国从未出现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的市民社会。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培育、发展和形成我国的市民社会为社会组织载体。当然,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冲突,规定着在培育我国的市民社会中,要注意克服其缺陷,用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的人民性调节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对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了系统思想的辩证本质。对系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了精辟论述。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系统思想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钱学森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从系统整体性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建设。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钱学森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系统结构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地理建设”的概念。并对“社会建设”问题做出了深入的论证。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五位一体”社会主义总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先期探索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著知识社会发展趋势在我国日趋明朗,知识社会的特征也日趋清晰,它向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整合各种学习理论,建构新的工程观、学习观和学习环境观,充分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建构适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整合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物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提出一个由活动支持子系统、目标-任务支持子系统、学习策略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和学习评价支持子系统构成的高等工程专业学习支持系统.高等工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拓宽了工程学习的时空观,强化了学习支持服务和指导,整合了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优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