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3.
李辉 《黑河教育》2010,(3):51-51
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中心句便是“甚聪惠”。  相似文献   

4.
<正>《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一位年仅九岁的杨姓小孩机智应对客人诘问的故事,情节简明,语言精练,风格幽默,妙趣横生。全文虽然仅有55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语文之美。一、蕴含着文字之美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杨氏之子》的过程中,自主借助文中的注释去读通,读懂文言字词,进而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写作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话的经过,将小男孩的“甚聪惠”描写得惟妙惟肖。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以后每册教材中都选编有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正《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位九岁男  相似文献   

7.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文言文,寥寥五十余字,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本文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组的首篇课文,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机智风趣,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是以感受"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编者选编《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问题的巧妙,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9.
周涛 《山东教育》2009,(3):29-29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位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笑问,机智应答的故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语言风趣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练习文言文基本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小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时,我们是把教学目标定在学懂某篇文章,还是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达到启蒙的目的?我以为是后者。所以,当别人问我上什么课时,我不回答"上《杨氏之子》",而是说"文言文入门"或"启蒙"。下面以《杨氏之子》为例,说明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1.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文言文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教材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编选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选了大量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就是其中一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岁杨氏之子身边发生的事。这篇文言文内容短小,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干琳 《小学语文》2013,(1):102-103
《杨氏之子》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为了把《杨氏之子》上成一节扎扎实实的古文课,我下了很大工夫。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路上,我做过单元整合、主题丛书整合、文本与拓展资料整合等不同的尝试,下面我就《杨氏之子》一课来谈谈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收获。一、提炼主题确定方法《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对杨氏之子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聪慧。因此,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感悟人物语言的智慧"。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孩子们难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2.通过细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之处。3.在品读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聪惠”不仅是聪明机智,还有懂事、有礼貌等特点。4.体会杨氏之子的思维过程,知道“听得明白、想得仔细、答得巧妙”能够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内容 课文:《杨氏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能言善辩的纪晓岚》《孔融妙言对嘲笑》小古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相似文献   

18.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课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我想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古文较之白话文更难理解,为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学习古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为《杨氏之子》,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内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很多精神文明的记录与传承,靠的就是文言文。可是历史的久远、语言的变迁,让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如何教授小学阶段的文言内容,在执教《杨氏之子》的课前课后,我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一、立足课本  相似文献   

20.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