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相似文献   

2.
《睡虎地秦墓竹简》连词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睡简》共有27个连词,有的连词用法特别。《睡简》连词分工明确,其“及”和“与”、“若”和“如”有明显的互补现象,表假设的连词字形作“节”而非“即”。  相似文献   

3.
消夜     
渐渐喜欢上晚睡了.白日里忙碌完毕,家人都睡了,在房间里开着小台灯,看一段书,写写抄抄一会儿,低头抬头间,闲散地便到了凌晨. 对于晚上不睡,大多数人都是叫熬夜,还有的戏称为“修仙”.我是不大喜欢这两种说法的.“熬”字太可怕,像要把人闷死在不睡的夜里;而“修”字又太正式和功利,不睡读书可不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更喜欢三毛的叫法,叫它“消夜”,舒舒展展,沁人心脾,火气、躁气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日书·相宅篇》在“宇”的地形占断上注重从“四正”方位考量,在“宇”的形制上注重从“四维”方位考量,对“宇”的配套建筑则从“四正”、“四维”综合考量。《日书·相宅篇》相宅理论确立了后世堪舆术的基本取向与原则,与后世阳宅理论有着直接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种小草叫红三叶草,只要天一黑,它就睡了。在阳光下,它的每个叶根上的三片小叶都展开在空中,可晚上却是另一种样子:三片小叶折叠在一起,垂下了头。像红三叶草的叶子每逢晚上(或在黑暗中)便闭合的现象,植物工作者称之为“睡眠运动”。植物的叶子会睡,植物的花也会睡。夜晚,蒲公英的小花向上竖起闭合,胡萝卜的花向下垂头,都表明它们已进入“梦”乡。不过,“晚香玉”和“夜开花”等植物是在夜晚怒放的,因为“上夜班”,所以改在白天睡眠。植物的睡眠与光线明暗、温度高低和空气干湿有关。科学家对植物的睡眠现象进行过研究,认为植物之所以要睡…  相似文献   

6.
非常可乐     
睡某班上有三个很会睡的家伙,班上同学就给他们起绰号:“睡神”、“睡圣”和“睡霸”。某日,三人决定比赛谁睡得久,从早自习开始。睡到中午,“睡霸”爬起来了,知道输了,就独自去吃便当了。到了放学时,“睡圣”爬起来了,看看左右就自己走回家去了。次日早自习时,只见“睡神”闭着眼,暗骂:睡了那么久,竟然还在早自习……  相似文献   

7.
出土睡简《日书》为研究先秦民众的鬼神信仰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文章对《日书》当中的"祠"现象做一番梳理,并分析其鬼神信仰的特征,即"层累地造成的鬼神信仰"。  相似文献   

8.
How time flies!我已奋斗到十一点了。这该死的书,该死的题。我诅咒着,以书遮面,欲哭无泪。“上帝呀!我没做错事呀!你没道理折磨我!”唉——“一个苹果从十米高的树上无初速下落,假设……”我下定决心,第n次读了题。见鬼,我遵照老师的指导,深刻分析了隐含条件,居然还是摸不着头脑。跟着感觉走吧!可是,感觉也逃得无影无踪,瞌睡虫倒不知从何处溜了出来。“学则光荣,睡则可耻。”我狠狠地掐着自己的大腿,离悬梁刺股的境界也不远了吧。忽然,又个声音蹦出脑际:“唉,如我者,但睡无妨。”便伏案睡去。  相似文献   

9.
“妈.我累死了.今天能不能早点睡?”我趴在桌前,迷迷糊糊地背着书.听见妈妈为我端进来一杯咖啡.我连忙追问她.巴不得能早点丢开这烦人的课本。妈妈皱了一下眉.问我:“你背完书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书.可妈妈刚关了门.我便沉醉在香浓的咖啡中.  相似文献   

10.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宿舍内传来一阵笑声,差点把管理宿舍的阿姨惹来。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还是听我慢慢讲吧。宿舍里(灯还开着),我想借此机会背会儿语文课文,可我语文书没带,于是我便向睡在我对面的袁颖借书看,这家伙倒是爽快,二话没说直接把书扔了过来。  相似文献   

11.
《辞海》(1979年版)的“睡”(3819页)字是这样解释的:睡(shuì)睡觉。《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汉书·贾谊传》:“将吏被介胄而睡.”其中“孝公时时睡”的“睡”字,并非“睡觉”之意。  相似文献   

12.
哈哈镜     
《广西教育》2007,(9C):47-47
某班上有三个很会睡的家伙,班上同学就给他们起绰号:“睡神”、“睡圣”和“睡霸”。  相似文献   

13.
写诗作文,既不能啰嗦,也不能苟简,而应力求简练。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里引有这样一首诗: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这首诗念来顺口,听来顺耳,可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句诗都有三重复的现象。像“秀才”就是“学伯”、生员”;“好睡”就是“贪鼾”亦  相似文献   

14.
哈哈镜     
三个会睡的家伙某班上有三个很会睡的家伙,班上同学就给他们起绰号:睡神”“、睡圣”和“睡霸”。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1,(1):57-57
1.小兔:“呀!挤死啦!挤死啦!” 小猪:“吵什么吵,让人睡不好觉!” 小鸭:“睡什么睡呀,谁还有心思睡呀!”  相似文献   

16.
偏心眼     
妈妈:“儿子,你已经6岁了,可以一个人睡了”。儿子:“不,妈妈,我要跟你一起睡”。妈妈:“你不听话,我要生气了!”儿子:“妈妈偏心眼,我也要生气了!”妈妈:“我咋偏心眼?”儿子:“爸爸那么大了,为啥不叫他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17.
陈玉驹 《师道》2008,(1):33-33
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晚自修结束后,依照习惯,我看了一会儿书便躺下睡了。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吵醒:“喂,是陈老师吗?你班汤刘霞同学病得很重,请你赶快送她去医院吧!”那天,我陪了汤刘霞一夜。可是,她竟然连一声“谢谢”都没说。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包含内容相关但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文本是由墓主人“喜”生前编缀而成,目的是显示其成功的文吏生涯及身为“良吏”的自豪感。《语书》文本同时显示了秦国基层官吏熟练的书写及编辑处理文书能力、良好的法律素养与司法实践能力,以及注重私德的修养观和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由以上细节,可以拓展或者纠正以往我们对秦文化和秦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睡了一年     
秀秀时妈妈说:“妈妈,我睡了一年。”妈妈说:“傻孩子,哪有睡一年的。”秀秀指着墙上的新日历说:“你看,昨晚还是1988年,今天已是1989年了。昨晚这一觉,不是睡了一年吗?”  相似文献   

20.
为思维而教     
叶莹 《福建教育》2007,(12):57-57
一日不经意间跟学生提起自己每晚睡前都要看上半小时的书,否则是睡不着觉的。不想不少学生听后竞争相模仿。家长们都觉得很奇怪:平日孩子一般都直接上床睡觉,怎么近日都要看上半小时的书才睡?未曾想原是我的“无心快语“造成的。一些家长更是发出了“老师说一句胜过家长说百句”的感慨。我对自己的“一面之词”引起的效应也颇感意外。细想或是因为学生爱模仿的天性,或是我说那些话时自然流露出的对书的喜爱打动了他们。我不由得感慨:只有真切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教师把自己对书的那份热爱、快乐传递给孩子,远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