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美国高中生科研最高荣誉的“英特尔科学奖”,目前公布入围名单,300名入选者中,至少有50人是华裔学生,占总数近1/5。这项旨在奖励科研风气并为国家发掘科  相似文献   

2.
光之恋     
无尽的宇宙扑面而来,满天恒星在这种跃迁式的相对运动下连接成了浑宏的亮带,再也看不出清晰的颗粒。  相似文献   

3.
科技之光     
这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科学家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圈粉无数。对于提高科学素质,普及科学意识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一年时光容易过,这一年中,科学家们留下的话题却绕梁不去。谨以盘点出的10位科技人物,向科技之光致敬。  相似文献   

4.
Myra.  LN 《科学中国》1999,(5):41-44
  相似文献   

5.
风洞之光     
  相似文献   

6.
魔法之光     
在南极或北极地区那漫长的夜晚,万籁俱寂,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但在晴朗的夜空,会出现一种极其神秘的光芒。这种光芒会施展“魔力”,它像一条飘舞着的长绸带,越舞越急,越舞越宽,渐渐地发射出红色、绿色的闪光,争奇斗艳,整个天空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美丽画面,简直像是从世界上最巨大的彩色电视屏幕上映出的一样,五光十色,光耀夺目,绚丽而壮观。这就是极光。  相似文献   

7.
8.
总的情况已是众所周知:因特网使人们能够进行数字化的信息交流,其快速、简单和方便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有一点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速度高得多的通信线路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更快的因特网。在今后几年中,随着高速宽带技术开始在因特网上流行,将会出现一种更为深刻的变化。通信、信息和娱乐行业将会融合成一个单一的无孔不入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塔川之光     
  相似文献   

10.
11.
谢汝平 《科教文汇》2011,(35):I0001-I0001
世间万物,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不管是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的,都具有感恩之心,这是一种灵性,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感恩就像一道闪亮的光芒,驱散黑暗与凄冷,照亮茫茫夜空,温暖着世间百态。龚自珍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感恩,是生命的答谢,是温情的延续,也是善意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马栩泉 《学会》2001,(12):9-9
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西看台底下的一个网球厅内,著名科学家恩里科·费米领导一批科学家,聚精会神地操纵着一座由40吨天然铀短棒和385吨石墨砖构成的庞然大物.下午3点25分,启动运行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在谈及科技创新问题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当今,科技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已然锁定在了创新、创新、再创新。对于青海而言,我们要实现既可以保持生态协调稳定,又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如今,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已然成为青海的重要经济特质,成为青海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15.
1998年12月15日,是激光器发明40周年的纪念日。激光器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被称做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早在1998年5月,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便集会庆祝这项发明。由贝尔实验室率先纪念这一科学事件,不仅由于最早的关于激光的经典论文出自贝尔实验室的C·H·汤斯和A·L·肖洛之手,而且由于激光诞生之后40年的历史,都与贝尔实验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在诸多的能源存在形式中,太阳光能不仅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能源之母"。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所谓光伏效应是指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压的现象。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储能装置、测量控制装置和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等构成的。目前地面光伏系统大量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  相似文献   

18.
<正>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了人们无法回避的难题。把先进的光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态环境改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光学探测——护卫大气环境的"哨兵"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话题十分关注,及时和准确地探测大气环境成分就成为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先决条件。为此,科学家研制了机载  相似文献   

19.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11,(15):14-15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5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20.
虽然早知道王大珩先生一直住在医院里,但突然传来他逝世的消息还是使人震惊。7月21日,北京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在为这位新中国科学巨匠的辞世致哀。王大珩走了,带着他对光学科学事业的热爱,带着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深切希望,带着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