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千百年来,诗人词客钟情于雁,托慨于雁,吟咏不绝,形成了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雁文化。“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这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雁是信用的象征;“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袁枚),雁又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迁;听“平沙落雁”,看“雁排长空”,我们愈能真切地感受到雁与中国文人精神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邪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雁,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成为我国古代诗文中重要的意象,人们赋予它多种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具有浓郁丰富的文化底蕴。一表达怀乡恋旧之情雁所表达的怀乡恋旧情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也是其他任何鸟所无法比肩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雁的影子。《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鸿嗷嗷。”表现周使臣四处招集流亡的国民回归故土,“哀鸿”自此就成了历代漂泊流民的代名词。同时,由于雁是候鸟,年年知返,且有较强的飞翔、超越空间的能力,而人却不能,于是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诗词中,鸿雁是表达征人和游子思乡怀人情感的主要意象之一,诗人从鸿雁的不同特征人手,灵活取譬,以景结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思乡怀人的名句,可谓是妙趣横生,摇曳多姿。一、以雁足传书寄乡愁之浓(1)不见乡书传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唐]王涯《秋思赠远》)(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第(1)句"不见乡书"与"惟看新月"对举中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向往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一个"惟"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第(2)句写道,诗人在放舟绿水南行之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不禁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第(1)、(2)句都借雁足传书的传说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二、以雁阵字行写乡愁之切  相似文献   

7.
雁意象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人物我相亲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几乎没有哪一个文学意象.象雁这样被赋予了浓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民俗心理中的“雁文化丛”也不只是同履山、雁荡、雁塞、雁浦、雁城等诸多地名有关,其作为一个心灵化了的重要符号,展承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心理.雁意象与怀乡恋旧作为农业民族安土重迁的天性,中国古人永恒的情保之一是怀乡恋旧。始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袁鸿”即成为历代流民离乡背井四处漂泊的代名词.鸿雁具有超越空间的能力,流民游于征夫戌卒等却不能,雁遂成为古人寄托桑排之怀的空中使者.t宋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不少诗人都有个美妙的外号,许多诗人的外号还是由他们的名诗名句而得的。唐代赵嘏描述边塞凌晨景色时,有“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妙句,被杜牧称为“赵倚楼”。  相似文献   

9.
大雁     
大雁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鸟类,古代就有“鸿雁传书”的神奇传说。大雁也是有名的候鸟,”半床落月蜇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人们常用大雁来表达思乡的感情。大雁在分类上属雁形目,鸭科、雁亚科、雁属。在我国,人们所说的大雁有七种,常见的有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灰雁(Anser anser)、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而雪雁(Anser aerulescens)、斑头雁(Anset indicus)和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体型较小,也较少见。大雁的体型与家鹅相似,一般认为,我国  相似文献   

10.
雁·鸿雁·鹅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那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  相似文献   

11.
课文中的鸟     
鸿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茫茫大漠,残阳如血。词人站在层岩叠嶂的山峦之巅,举目远眺。穹际飘过几道黑影,原来是南飞的鸿雁。大雁南  相似文献   

12.
信的别称     
在古代汉语里,信有很多别称:鸿雁:旧说鸿雁可以传书,《汉书·苏武传》中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 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便常以“鸿雁”来代指书信。尺素:素,白绢,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写字,后来就将尺素引申为书信,如:“驿寄 梅花,鱼传尺素”(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鱼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曾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后来称书信 为“鱼书”,亦以鱼代指信使。如:“渐行渐远渐无穷,水洞鱼沉何处问”(欧阳修《木兰 花》)。锦书:书信的美称,如:“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传递书信简捷方便,贴上一枚邮票注明地址,就可以很快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电子邮件则更神速。然而,对于古人,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书的呢?这儿有几个有趣的动物传书的故事。鸿雁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源于《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其实这里的鸿雁是为了营救陷于匈奴的苏武而编造的。但历史上确有鸿雁传书的记载。陶宗仪《辍耕录》中说,元初有个叫郝伯常的人,他曾用自己驯养的鸿雁成功地给亲友传递书信。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2011,(4):30-30
西汉苏武作为朝廷的友好使者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劝降。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羊。19年后,西汉与匈奴和好,派使臣找苏武。匈奴王谎称苏武已死。苏武的随从用计,叫使臣对匈奴王说,汉朝皇帝在皇家园林里射到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在某湖泽中。于是,匈奴王被迫放苏武回汉。后用“鸿”、“雁”、“鸿雁”或“雁足书”指书信。  相似文献   

15.
取材于《史记》和《汉书》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关苏武的介绍,使鸿雁传书的传说更为鲜活生动。汉使苏武被匈奴人扣留,且对汉室封锁实情。苏武对汉室至忠至诚,拒不投降,忍辱在北海牧羊十九载。后汉室皇帝在上林苑射中鸿雁得苏武血书,方知苏武尚在匈奴,后多方交涉,匈奴不得不将苏武放归汉朝。回雁峰的传说也使鸿雁更趣味化,人性化。相传湖南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便不再南飞,待春而回。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脍炙人口的佳句也都极恰切地诠释了回雁峰的传说。千百年来,雁…  相似文献   

16.
大雁诗话     
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大小、外形一般似家鹅,或者比家鹅稍小些,雌雄羽毛相似,多数种类以淡灰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在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鸿雁、豆雁和白额雁。雁是一种候鸟,南来北往是严格按照季节变化进行的。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春夏季节它们在那儿生活,一到天气转冷,就携儿带女、成群结队地向南方迁徙。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关于北雁南飞,却有一  相似文献   

17.
    
偶然在一个文娱晚会里 ,听一位古琴专家弹奏《平沙落雁》之曲 ,一波三折 ,委婉动听 ,仿佛见一头头的雁从半空中飞翔下来 ,落到沙滩上似的 ;我因此想到了雁。雁是一种大型的水鸟 ,模样儿与鹅很相像 ,淡黄色的长嘴 ,青灰色的翅翼 ,灰褐色的背 ,带着黑斑的胸 ,长得并不美 ,然而古今的画家都用作画材。宋徽宗的芦雁图卷 ,笔精墨妙 ,颇为有名 ;清代边寿民也以善画芦雁为名 ,几乎成了个芦雁专家。雁称候鸟 ,每年总是应候而来 ,因为北方天寒 ,所以入秋就要南来 ,迁地为良。《月会》曾说 :“仲秋之月鸿雁来。”《记历枢》也说 :“天霜树落叶 ,而鸿雁…  相似文献   

18.
    
偶然在一个文娱晚会里,听一位古琴专家弹奏“平沙落雁”之曲,一波三折,委婉动听,仿佛见一头头的雁从半空中飞翔下来,落到沙滩上似的;我因此想到了雁。 雁是一种大型的水鸟,模样儿与鹅很相像,淡黄色的长嘴,青灰色的翅翼,灰褐色的背,带着黑斑的胸,长得并不美,然而古今的画家都用作画材。宋徽宗的芦雁图卷,笔精墨妙,颇为有名;清代边寿民也以善画芦雁为名,几乎成了个声雁专家。 雁称候鸟,每年总是应候而来,因为北方天寒,所以人秋就要南来,迁地为良。“月会”曾说:“仲秋之月鸿雁来。”“记历枢’也说:“天霜树落叶,而鸿…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在词中塑造了数量颇多的鸿雁意象,以表达自己坚贞、孤凄、悲愤、幽怨之情。船山对鸿雁意象的选择,与其对传统诗词中雁意象的继承、自身的坎坷遭遇及对鸿雁的喜爱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黄莉 《语文知识》2002,(2):39-40
“青鸟”“鲤鱼”“鸿雁”“黄耳”“信鸽”在古代诗文中喻指信使,即送信者。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庶民之间通信是极其困难的。官方通信可以遣使传送,而民间通信只能托人捎带,所以动物“信使”应运而生。在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出现得很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