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新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进行。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新地阐释了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2.
王涛 《广东教育》2006,(9):43-44
教育应该不仅仅是追求学业的成功,还应包括让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4.
人文主义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新特点之一。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人文教育是关心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人已关系、物我关系;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约束他人的行为合人道、合规律、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它充满着丰富而深远博大的人文资源,在健全人格、开…  相似文献   

5.
1月22日,在2002年寒假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强代表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对2002年北京高校工作作了部署。他指出,2002年高校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儿童人格完善,使儿童成为事理通达的人。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7.
人主义又称人道主义,英名为Humanism,源于艺复兴时期的“人科学”,注重人性,推崇人的经验、理性、个性的发展,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谓人主义教育,就是培养人精神的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人精神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重点就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紧迫性、内容、途径、注意的原则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还应让他们的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程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基于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优势出发,并系统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不断满足,许多中国人在精神上却日益感到空虚。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极度缺少人文的关怀。现代社会人文精神支离破碎,日益萎缩,使我们体验到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历史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任,因此强化中学历史课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成了当前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强化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现将心得与同仁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政治科的性质特点所作的规定。可见,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使命之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在语言上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还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李怀周 《考试周刊》2009,(19):207-207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内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还应让他们的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提高人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所谓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非常规推理的,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乃至有灵感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历史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历史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