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想使不听话的孩子变得“听话”,做父母的在细心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要采取相应的办法。 竞赛法 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与孩子开展“竞赛”,比比看谁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来,孩子往往不愿意刷牙,这时,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比赛,看谁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会欣然应赛。当然在开始“竞赛”时,父母应有意让孩子获胜,以树立起孩子继续做的信心。 故事法 故事里的人物(动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2.
碗不翻     
故事说,有个孩子拿碗去打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了剩下的酱油。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装碗底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利用了全部的碗。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然我并不明白这孩子傻在哪里,但没敢问,否则我妈妈也会说:“你真傻。”30年后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发现故事的主角仍然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着一个倒扣的碗,碗底浅浅地荡漾着一点东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嘁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相似文献   

4.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  相似文献   

5.
爱的诠释     
让故事说话年少时听父亲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蚂蚁每天不辞劳苦地建筑房舍、储存粮食,而蟋蟀则忙于张大喉咙唱歌。寒冬来临,蚂蚁躲在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而可怜的蟋蟀却饥寒交迫,最后终于一命呜呼。父亲对我说:“记住,要做勤劳的蚂蚁,每天坚持不懈地劳作。千万不要学蟋蟀,只会玩乐,最终一事无成,走向死亡。”多年以后,我陪父亲一起去看望一位亲戚的孩子。孩子得了白血病,可怜的他大约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闻者莫不流泪。我拉亲戚到走廊里说些安慰的话,回病房时听到父亲又在讲蚂蚁的故事。讲完,父亲说:“孩子,…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色彩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生长在孤儿院里,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神秘地交给孩子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到市场上去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男孩虽有些困惑,但还是照做了。  相似文献   

7.
春风化雨     
黄伟 《山东教育》2002,(36):38-38
在信息多样化的现代,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暴力等不良宣传的影响,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十分必要。语言角里,孩子们正在合编故事《蚂蚁王国》。“冬天来了,蚂蚁王和王后召开会议告诉小蚂蚁们要准备粮食过冬了,有的……有的……”小朋友边编边舞弄着,形神皆备。“蜜蜂发现自己的蜂蜜变少了,蜜蜂王以为是蚂蚁偷走了。其实是掉在地上,蚂蚁捡的。”微微说。“于是它们要趁黑夜抢回粮食。”梁远说。鹏鹏说道:“我们要准备武器开战了。”“太好了,要开战了。”大部分孩子兴奋地响应着。老师有意地引导幼儿:“通过打仗能解决问题吗?”倪…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以小燕子三次到菜园里去观察,最终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细微差别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课堂上,当我问到“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小燕子发现了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有的说:“因为小燕子很认真地  相似文献   

9.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一个约四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片刻,抬头说:“可是,妈妈,我会面带微笑的。”每想起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10.
张素芹 《教育文汇》2010,(12):31-32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里,一个孩子语无伦次地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老师鼓励孩子配上“爸爸、妈妈、我”的插图后,装订好,并写上作者、插图者的姓名、出版年月日,然后高举这本“书”说:“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表扬和批评过于简单是我们常犯的毛病。只说“好”或“不好”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哪里,为什么错,最好对孩子说说明白。孩子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幅画,你也许因为正忙着就只看一眼:“嗯,蛮好。”为何你不能仔细看看孩子的画,告诉他大公鸡画得很像很神气,小花小草很美丽,再耐心听孩子讲一讲这幅画里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年妈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弄不明白这个孩子傻在哪里,但没问,否则我妈会说:“你也真傻。”  相似文献   

14.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父亲发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盯着地上看,便问道:“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仰着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父亲哈哈大笑,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说:你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则故事饶有意思,让我们意识到作为班主任真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他们交心、交友,就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想办法和学生拉近距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由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学会与孩子闲聊。聊天既可增进相互了解、密切师生关系,又可在此过程中轻松而平静地解决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记得我…  相似文献   

15.
妈妈要带孩子去乡下姥姥家,但她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而是说:“妈妈要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有你喜欢的小动物,还有你爱吃的玉米呢!你说我们要去哪儿?”开始孩子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动物园!”后来突然明白过来,搂住妈妈兴奋地说:“去姥姥家!”家庭里猜谜式会话的机会是很多的,它的好处在于,将父母命令式的口气变得婉转亲切,提高孩子完成某个任务的兴致,并且能培养孩  相似文献   

16.
山羊爷爷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这天,他又绘声绘色地给大伙讲了起来:“从前哪,有只不爱劳动、没有本领却爱吹牛、炫耀自己的大灰狼……”那精彩动人的故事让每个在场的动物伙伴,都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小兔听完后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这一切告诉了兔爸爸。他说:“爸爸,刚才在山上我和大家一起听山羊爷爷讲故事,故事讲得可真好听呀!”兔爸爸有些不高兴,闷声闷气地说:“孩子,爸爸讲的故事可比山羊爷爷的好听。”接着兔爸爸就摇头晃脑地讲了个故事,小兔听后连连摇头说:“还不如山羊爷爷讲得一半好听。”兔爸爸气得涨红了脸,仍…  相似文献   

17.
您曾为孩子不想睡觉而编说“灰姑娘”的故事吗您曾为教导孩子要注意陌生人而“演”一段七只小羊小红帽吗?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奠定了孩子“听”与“说”的能力,还激发了父母讲故事的潜能呢!  相似文献   

18.
谭亚西 《江苏教育》2008,(17):54-55
我领着孩子去操场做课间操,园艺师正在剪裁路旁花圃里抽出的嫩枝,其间几个孩子问道:“师傅,刚长出来的新枝这么美,为什么要把它剪掉?”师傅回答:“要把冒出来的、多余的修理平整,让它们整齐地生长才美哩!”几个孩子边走边摇着头说:“我认为还是要让它们自由地生长才好。”  相似文献   

19.
小萍总是央求说:“爸爸,讲个故事吧!”“讲个什么故事呢?”“讲公园里的小猴子。”小猴子灵巧活泼,孩子们特别喜爱它。小猴子的故事,我随编随讲,她也百听不厌。有一天,我忽然萌发了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的念头,我觉得,这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幼儿教师,相信每位都给孩子讲过《灰姑娘》的故事。我们希望孩子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有的教师会说:我教育他做人要善良;有的教师会说:要同情弱者,等等。但是美国教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