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农村污染成因的多样性,污染呈现大且广的现状使得农村污染治理面临困境。而城乡间的环境非正义是农村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本文从城乡环境正义的视角切入,分析农村污染在城乡环境非正义上的根源,进行研究,提出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2.
3.
正义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要存在由于冲突而产生的统治,就有存在正义理论的必要性。政治未必是正义的化身,但正义的统治必然是正义的体现,问题就在于如何体现,当然这只是具体操作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关键。现有正义理论通常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来探讨政治正义问题,但政治正义能代表正义吗?似乎是个疑问,因为实现正义的形态有许多种而非一定是政治的统治。从现有国家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罗尔斯的所谓的在民主条件下作为公平的正义,即使我们认为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存在的,在目前只能存在差别的正义,差别原则始终优先于公平的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内在逻辑演绎包括两个环节:德性正义是城邦政治正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对城邦个体生活的内在本质观照;友爱正义是德性正义在城邦公共生活中的外化,是维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共法则。从德性正义演化为友爱正义,二者共同构成了城邦公共生活的价值规则和行为规范,以城邦公共利益为依归,是对城邦秩序内在本质的表达。亚里士多德这一政治正义的内在逻辑生成轨迹达到了古希腊政治正义思想逻辑演绎的制高点,对后世正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义乃关注生命、维护生命、促进生命。正义与生命同在,故谓生命正义。就城乡教师均衡发展而言,"均衡"是让城乡教师生命绽放自由之美;"均衡"是机会与地位平等地向城乡教师开放;"均衡"是城乡教师差异间的博弈、共享与共生;"均衡"是城乡教师在磋商对话中凝聚共识;"均衡"是让处境不利的乡村教师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正义"的诠释与阐述: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许多思想家通过对“正义”的阐述,谋求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挽救城邦国家,通过对“正义”的分析,阐述了为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思想,形成了城邦政治学说诞生。正是他们对“正义”的理解和阐述、分析.产生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形态。当代西方左派由于在分配正义及承认正义的争论中分裂成"社会左派"及"文化左派"。作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N·弗雷泽以她三维正义的视角试图弥合左派的分裂,并建构一套能够包容当代正义问题的正义理论,即在结合再分配和承认的基础上,以"代表权"范畴作为正义的政治维度的核心,指出代表权的深层关系问题关系着元政治正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主要是由我国《选举法》具体规定.本文立足于2010年我国《选举法》的修订,探析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是空间非正义的现实反映.以打破二元结构体制、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应际而生于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之中.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背离空间正义,严重"失真".推进相关政策实践"归真",应面向主体性发展,走空间正义之路:一方面,面向"集体"主体性发展,融通政府-学校-教师的政策主体...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将农民主体意识的塑造、农业商品价值的创新与农村生态群落的保护纳入一个战略框架.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空间正义逻辑下的城乡关系重塑.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主题是伴生于资本运动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的权力表达,而城乡矛盾的根源则是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权力的空间秩序失衡.城乡融合代表了空间正义的实现方式,它既非一种空想,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以城乡产业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城乡劳动分工演变为内在动力、以城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依托、以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目标.城乡融合首先要在城乡产业联合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并历经分别以劳动过程融合、劳动决策融合、劳动价值融合为核心的城乡分配正义、城乡生产正义和城乡发展正义三个融合阶段.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治正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正义思想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私有制基础的非正当性、国家权力主体(少数人)对权力客体(大多数人)统治的不合理性以及表征社会成员政治生存状况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的虚伪性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围绕上述问题对新世界即无产阶级国家进行了构建。其中,马克思对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揭示与展望,是马克思政治正义思想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政治正义的超越性追求,它同时具有现实性。这是马克思政治正义思想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缩小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鸿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因材施教,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系列新的正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问题、教育数据的安全问题、智能算法推荐的剥削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在经典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解决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正义原则,以推动智能教育的正义进程,实现智能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管理学生的根本.但现实中,班主任职业道德存在着大量失范的地方,这些失范产生了不公正的后果.因此,文章以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的构建应遵从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正义的研究和探讨,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曾间断。从正义的构成上分析,正义由同一性正义和差异性正义构成,但二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在当今以"和谐"为社会发展主题的情势下二者往往相互交融、相互协作,从而构成了协同正义。协同正义是同一性正义和差异性正义在横向、纵向以及内部机制上的协同,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尹建锋 《教育研究》2020,41(1):136-147
教师流动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流动在异质空间、异质人格与教师流动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矩阵关系。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体现在基于义务均等原则,教师在城乡阶梯式地理空间内定期轮换,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并以此为前提,基于市场选择原则,教师有流动的个体自由并获得个性化差异补偿,以发挥不同空间与个体的教育禀赋优势。完善教师流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现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应科学配置教育空间资源,挖掘差异性教育禀赋;建立"义务均等"性公共治理机制,严格区分义务性与差异补偿性;建立"网格化封闭性空间"师资配置系统,促进知识空间均质化;推动"虚拟教师"流动,界定虚拟教育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许可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15-16,27
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分析了选举法与政治发展的双向关系,并探讨了我国选举法存在的缺陷及修改思路,以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和农村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两条主线,也是基本的一个历史背景.在社区研究中,利用公共选择理论特别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比较分析城市和农村社区自治中的政治参与,寻求两者的共通和差别之处,有针对性的提供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的建议,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形式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正义问题往往隐蔽在概括性的环境问题之中,经过社会建构被认为是令人担心且必须采取行动加以应付之后,才构成"问题"。我国环境正义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环境正义、区域环境正义、阶层环境正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不均衡、公平诉求到了不容忽视的时刻的背景下,通过某些必然又特定的契机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择校问题已经涉及到从学前到高中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运用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和差别原则.特别是其中包含的最大最小值原则,补偿原则等,推导出富有公平和正义的择校的限制条件:人人都应有平等自由的择校权;择校应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择校应该有公平正义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