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词是具有范畴化功能的词类.量词在语义上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各种各样不同的名词归为一类.量词的范畴化是从中心成员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展到边缘成员.量词范畴的扩展途径包括绝对途径和相对途径.量词范畴化的动因有隐喻、转喻、图式转换和规约意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量词反映了汉民族认知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能充分解释量词对名词的选择作用。选用什么样的量词应该是以某类事物在认知上显著的"原型"作为根据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纯粹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维数比例或多少。家族相似性及完形感知理论能够较好地阐明"一量多名"和"一名多量"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一腔C”格式中,临时量词“腔”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腔”对中心语的选择过程实际就是“腔”范畴化的过程。临时量词“腔”有“容纳、中空、发声”三个语义基础,其范畴化过程即“一腔C”中中心语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的过程。以语义扩展的距离为标准可以划分出“腔”范畴的典型成员、次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距离语义基础越远其语义抽象化程度就越高。进一步从历时角度推求“一腔C”格式中中心语的演变过程,则可以佐证“腔”对于中心语的选择过程的合理性,进而证明本文所论述的临时量词“腔”范畴化过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性量词对名词的修饰是一种再范畴化过程,具有激活名词所指事物的某种属性并使之得以突显的作用.隐喻性量词的再范畴化过程主要有视觉感观属性突显、听觉感观属性突显和心理感观属性突显三大类,其中听觉感观属性突显为英语表量结构所特有.一个名词所指事物能否成为某量词范畴的成员,取决于观察者的独特的“慧眼”,即异于他人的独特的视角化.  相似文献   

5.
该文试对壮汉语量词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它们在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及表意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完整的范畴化理论包含范畴化和非范畴化。范畴化的作用在于给混沌的世界建立秩序,找出事物的结构关系;实现认识过程中的经济原则。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性的过程。两者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词义和词性两方面探讨他们在范畴化向非范畴化过渡过程中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量词"本"产生于两汉时期,最初用于称量草本植物,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新兴用法--称量书籍.之后至明清时期,"本"既可称量植物,又可称量书籍、戏曲.现代汉语中,"本"的称量植物义已基本消失,产生了新兴的用法--称量抽象事物.  相似文献   

8.
以in,inside,into和within为例,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方位词的范畴化问题。依据属性、典型性的等级性及完形这三个标准,认为方位词在某种角度上可被范畴化。  相似文献   

9.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事物分类的心理过程即范畴化过程,其结果即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人们通过概念化能力构成了概念体系,从而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因此,语义不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以外,而是客观现实和认知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个体量词"坨"、"枚"、"只"等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异化使用的现象值得关注。在认知语言学E.Rosh的范畴化原型理论,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理论,R.W.Langacker认知语法的情景植入理论视野下对其进行分析,这种语言现象是被修饰名词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的结果,其前提是人们头脑中关于该量词的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从语法角度看,个体量词异化搭配的语义生成和联结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级性的过程,量词和其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搭配是通过依存成分凸显的次结构和自主成分凸显的语义侧面之间的阐释和被阐释关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可阐释一个量词可以修饰多个不同名词范畴的“一量多名”现象,随着家族相似性的逐渐减少、模糊,量词可搭配的范围、对象逐渐扩大、增多,原来合乎语法的常规搭配向以修辞为目的的变异搭配挪移,这一挪移就是量词范畴典型成员向边缘成员挪移的过程,随着成员共有属性的减少,其联想度呈递减趋势,这是变异搭配之新颖度呈递增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情况,和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认为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是汉语范畴化和汉语类型特点制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视点。  相似文献   

13.
陈江华 《文教资料》2005,(28):95-96
运用原型理论范畴分析英语时态,把原型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课堂教学的效度。  相似文献   

14.
英语名词的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名词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名词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失去了一些名词范畴的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单地回顾了范畴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经典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范畴化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的基本发展变化,其次阐明了人类范畴观的发展规律.简要地论述了范畴化和非范畴化的关系,最后从汉语的音、词、词组、句子等层面论证了非范畴化现象及论述语言非范畴化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量词“双”对名词性成分得选择是个范畴化得过程。在“双”范畴中,两体相同是范畴中心,是“双”对名词性成分最基本的选择。随着范畴中心向外延扩展,分为范畴的近距扩展和远距扩展。  相似文献   

17.
两宋话本目前所存时代明确的总计41种,其口语性强,是最能反映宋代语言面貌的真实语料.通过对其量词和数量表示法的全面分析可见其中量词总计152个,量词的使用频率已经在数量表示法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作为名量词成熟标志的"N um+Cl+N"结构在量词使用中成为规范;动量词组成的动量结构的后移已经完成,无一例外;由此可见无论在量词的使用频率还是在语法功能方面,宋代是汉语量词语法化发展最终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在为某些传统词汇教学方法提供全新理论诠释的同时,更注重挖掘意义关联性,理顺意义关系,让英语词汇教学回归语义本位。本文论述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新启示,并从该理论角度提出新的可尝试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认为所有范畴都是模糊范畴,范畴成员是由家族相似性来确定的。模糊限制语从语言本身体现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可以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文章在介绍范畴理论以及模糊限制语的基础上归纳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范畴化过程中的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范畴化理论的等级结构及其过程进行了粗浅探讨.范畴化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有三个层次,即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得到最好体现.范畴化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经历了无范畴,范畴化,非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