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中,相互间的理解或误解除了言语本身的因素外。由于对各自文化的认同也是问题所在。中美文化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从对中国和美国公民的125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两国间的宗教信仰差异,身体接触意识差异,社会行为表现差异。  相似文献   

2.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英语的两种语言变体即两种区域方言。尽管这两种语言变体在语言核心上是一致的,但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展中都受到各自的化.历史、自然特征以及。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必然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变体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词汇差异尤为明显,并突出地表现在拼写差异、词义差异以及语用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Through probing into the diversity of numerals’functions in language use which gives prominence to the importance of numeral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limits of numeral translation an...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nsistency of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climate among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majors in two colleges of arts and scienc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tained on two of four factors. Humanities majors at one institution rated the institutional clim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an Aestheticism/Idealism factor than their peer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more significant finding was that social science majors at both universities rated the climate of their institu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a Bureaucracy factor than either humanities or natural science major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latter finding as the interaction of initial student dispositions and subsequent major field experiences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5.
公共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总体判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学“好得很”;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学“糟得很”。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肯定了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成绩,但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这种状况在性别、年级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改进公共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在酒楼上》和乔伊斯《一小片云》(ALittle Cloud)中,出现了吕纬甫和钱德勒两位知识分子形象,他们都对现实生活不满而选择饮酒作为暂时忘却烦恼的方式。由于中西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知识分子酒后仍心系天下,西方的知识分子饮酒只是为了忘却烦恼,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框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lefcourt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为工具,初步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归因倾向与成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绩水平影响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在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导致中美教育差异的内源性因素.本文从文化传统的三个主要纬度,即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分析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并揭示了中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德育、学习方式、教育研究等方面产生差异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8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相关因素的特点。研究发现:城乡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检出率没有差异,但科学学习困难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因城乡而异。城乡科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相关因素水平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因城乡和性别不同也有不同。师生关系是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最有效的预测因素,并不随城乡、学生性别而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科学学习困难的预测作用亦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0.
面对就业领域的压力,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机制必须进行改革,课程改革首当其冲。为此,大学可通过就业理念的课程融入建构多元化课程系统和提供高灵活性的课程服务,以实现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个性化、最优化。就业导向的课程修正以当前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导引,以应对学生的差异性为目标,在保持现有大学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依据现代课程理论分析框架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领域进行适应性修正,针对不同的课程导向来设计课程期望、内容、方法和结果,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差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以调查事实为实证,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阐述了学习策略与个性相关变量以及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写并分析了汉阴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并认为这种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主要源于明末清初川陕大移民,尤其是清代乾隆以降,下五省居民迁入汉阴,给汉阴方言带来了南方方言元素。分析汉阴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将为研究汉语语音的南北融合提供可靠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认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差异对于人们研究和从事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生活世界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的世界,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朴实感情与自然资源等因素构成的人的生存的场域,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与实用性是其六大特征。教学世界是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从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筹划并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其基本特征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在汉、英、日语中定义大致相同,其语用功能基本体现在避免忌讳、避免粗俗、表达敬意和礼貌三方面。但在表达方式上并非完全一一对等。英、汉语中没有完整的敬语体系,而日语却有着非常复杂、发达的敬语体系。了解、熟练掌握委婉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难堪、尴尬的境地,达到缩短人际间距离、建立平等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韦林华 《高教论坛》2012,(5):132-135
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反思自身管理的弊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简单的运用“拿来主义”将它山之石强行植入本校的现象。笔者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为例,运用“文化维度理论”对中美高校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管理者理智借鉴国外经验。有效开展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有的表达方式,或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从语言学角度,根据不同的相关因素分析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安康市城区方言老派、新派用词不同。本文从使用上的多对一、一对一、一对多以及构词方式等方面,描写分析了老派、新派的主要词汇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是生命素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造就社会栋梁、优秀人才的基石。心理素质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广泛 ,本文拟着重讨论学生自信心、独立意识及城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这一内涵要求我们在全球范围中审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的时代特征。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相同的方面;而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具有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scores to online delivery for courses at a large Australian university. Taking data from 2653 courses delivered since 2011 we emplo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or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transition from face-to-face learning to online learning of courses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We estimate that, on a five-point scale, conversion to online learning lowers course satisfaction by about 0.2 points and instructor satisfaction by about 0.15 points. These correspond to shifts relative to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s of about 25–30% of a standard deviation. Some implications of the (slight) relative unpopularity of online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