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茹 《海外英语》2011,(6):222-223
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使得翻译研究不再拘泥于文本内的批评或不同文本间的比较,而是将翻译纳入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把历史观,系统观,动态观引入了翻译研究。该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美国诗人斯奈德翻译寒山诗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作为文艺批评理论的一种,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出了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同时,重视读者"期待视野"隐含着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美国受到空前的追捧与推崇,这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密切相关。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讨论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本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成因,以期找出寒山诗在他国"经典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文探讨斯奈德对寒山的诗译介和译介文本在美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以文化学派中的社会背景和主流诗学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研究中,人们对译者身份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本文从译者身份出发,通过对译者译本的选择、解读和表达三个方面的阐述,试图分析和探讨彼特.斯坦博勒(Peter Stambler)在翻译寒山诗的过程中其译者身份的体现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隐逸诗僧寒山曾流传诗作三百余首,佛理禅机贯穿始终,赋予其诗意蕴悠远玄妙,气质超凡脱尘,风格清新脱俗。寒山诗因其特色迥异独行于世,尤其在美国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斯奈德寓禅宗情愫于个人创作风格之中,从其生态思想出发,选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综观其译作,禅宗生态美学思想氤氲其间,这种以"禅"解诗的译文,纵然与原诗之"禅"难免不失偏颇,然却已是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6.
我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歌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在美国引起了"寒山热"。文章将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寒山诗歌在当时美国的传播情况,分析舜口探讨"寒山热"的成因及其对美国诗歌界和文学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于寒山诗的理解,特别是涉及他思想方面的,历来有分歧。或说似佛似儒似道,或说非佛非儒非道等等。其实诗人寒山沿习了源于印度的传统禅法,他的思想与早期禅思想一致,与后来的南宗禅不同。自唐中叶始,早期的禅大多失传,后人叙述寒山思想时大多无所依据,以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传统翻译研究的“对等”或“等值”视角来审视法国汉学家吴其昱的寒山诗译本,读者会发现其译诗中某些背离所谓“充分性”翻译原则的地方,但如果从翻译规范论的相关理论视角来进行观照,则会发现吴氏译本对于译诗“可接受性”的充分彰扬.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佛理禅意,诗人通过这些禅诗表达自己的内在体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禅境。如何在英语语境中再现其独特的禅意禅境,让目标语读者很好地理解禅诗所表达的意蕴并感受其意境,译者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选取了斯奈德和赤松译本中的个别例子,阐述了意象叠加法、视觉化翻译法、杂合翻译法和厚译法等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有效地再现了原诗所表达的禅意禅境,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寒山诗六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海外学者的英译本进行研究,并与中文版本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六个互不相同的翻译文本正是译者的自主性和读者的自主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宗教对唐代社会的思想及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中的文人无疑会受到诸多宗教观念的影响,寒山子就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寒山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无常观"、"转世观"和"般若观"上。  相似文献   

15.
寒山诗深受佛经偈颂诸多启发,如善用佛经譬喻,援用佛典,以文为诗等,这是"寒山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作者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赋予了其对世态万象的观察力度和理解深度,这种忧患身世亦影响其诗风之形成。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最初是用以描述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名词,指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新奇内容的表达和接受的一种理论。陌生化翻译往往通过人为地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推动主体从新的角度"感受"译作,从而强化译者对源语文本的文学艺术的独特发现和表达。就翻译过程中对"陌生化"这一概念认识的常见误区加以澄清,并对陌生化理论在诗歌翻译中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里·斯奈德自幼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终生身体力行,笃信禅宗。他不仅是一位现代化的隐逸诗人,而且吸收和借鉴中国禅宗思想,内化成其自身的禅宗观,并以此来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翻译和创作之源。本文从禅本义的角度探讨了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及其诗歌创作的诗禅意趣。  相似文献   

18.
斯奈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因为其传神地展示了原作品的内涵与风貌而备受推崇。本文从语言规范对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所做的要求出发,以《江雪》为例,进一步从语言视角分析了斯奈德译作在语言形式、语言结构和语言主体方面的特征。通过一一分析对照加强对斯奈德诗歌特点的深度剖析及了解,以及分辨出其存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影响并不大,在正统文学史上甚至没有详尽的记载;但是寒山诗在日本却被奉为经典,寒山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是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世界文化人之一。然而,这种境遇悬殊的待遇并不是偶然的,与两国的文化差异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浅析中日文化的不同,并在寒山诗的传播与接收的特殊文化现象中,发现两国文学和文化的某些深刻的分歧,以此来获得隐含于其中的一些有益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诗的陌生化创作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的意向性.作为创作的主体,诗人通过意向性不断否定常规自我,不断地创造出诗的意象.该文探讨了诗陌生化创作的意向性过程,论述了意向性是陌生化产生的基本动因和诗创作的内在的必然的结构,指出诗的情感和陌生化的意象是意向性的双向建构过程中的产物,进一步明确情感与意象并非是在概念内部被动的限制性的显现关系,而是相互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