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刚 《课外阅读》2011,(9):179-179
“鼓励”,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激发勉励,劝人上进。在教学中作为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被教师常用。但是我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多把鼓励用在他们眼中的“优等生”身上,面对所谓的“差生”,更多的则是批评打击,致使好的越来越好,差者愈来愈差。这种现象很不好。  相似文献   

2.
赵民 《甘肃教育》2011,(2):26-27
所谓“差生”是指一些表现不好,缺点较明显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是极少数,但非常活跃,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很大。提起“差生”,没有老师不感到头疼的,但是班主任却不能对“差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何让班上的“差生”转化为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需要有一颗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3.
失误之一:工作不讲技巧,使得少部分学生过分“富裕”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荣誉、奖励、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的现象。这些学习优秀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学生却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户”,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重受挫,进而失却教育的良好契机。班主任应尽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实施扬长教育,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教育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 千万不要对学习中下学生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4.
山区学生数学学习的氛围不同于城市学生,本文就山村特点从四个方面谈数学差生转化的尝试:动之以情,给差生一片爱心;晓之以理,使差生由厌学变为乐学;授之以渔,使差生苦学变巧学;勤于鼓励,使差生在表扬声中前进。  相似文献   

5.
山区学生数学学习的氛围不同于城市学生,就山村特点从四个方面谈数学差生转化的尝试:动之以情,给差生一片爱心;晓之以理,使差生由厌学变为乐学;授之以渔,使差生苦学变巧学;勤于鼓励,使差生在表扬声中前进.  相似文献   

6.
对差生作文的评语写作,要注意:提升差生作文中“闪光点”的知名度,帮助差生找回失去的自信感;以鼓励、表扬为主,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建立差生作文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设立“学生想说的话”栏目,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加作文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门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方面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由于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造成的。常言说:“儿时的兴趣,未来的事业。”学习亦然,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多年教学工作的不断总结,我获得了不少经验。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1.倾注爱心。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差生,关心差生,偏爱和歧视只能造成性格的不良发展。差生最怕上数学课,更怕考试得低分而被老师责备、训斥,因此在学习上要给他们鼓励和表扬,即便是小小的进步也该“浓墨重彩”的抒写,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可见,表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表扬学生是教师们常用的“招式”,可大多数教师只是“守株待兔”式地消极等待表扬学生的机会的到来.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被动地等待学生做出成绩再去表扬,表扬的大都是班上的优等生。长此以往,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1.对学生以表扬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我喜欢你们,愿意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因为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上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上,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称赞一句:“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称赞一句:“你今天真棒!”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学生鼓励一句:“只要你认真想一想,相信你能回答的更好!”对差生也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如:我班有一男学生,自从上初中以来就与社会上的人有了来往,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无所不  相似文献   

10.
爱心·耐心·信心———谈怎样对待差生□张掖市青西小学张建玉差生,是指班集体中那些学习不好或纪律涣散的后进生。一般来说,差生在学生中只是少部分人,但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教育和引导,使差生逐步转向优等生却大有学问,这也是教师班务工作的难点和热门话题。本人总...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转变“差生”,促其进步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是比较有效的做法.一.正面引导即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进一步要求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态学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过关。我认为尤其要对后进生施以厚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所谓后进生(也就是老师们常称的“差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他们的“差”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只要教师善于  相似文献   

13.
杨玉兰 《学周刊C版》2011,(7):129-129
一、新课改中为什么要重视鼓励性语言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趋向,他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小学的模仿与记忆转到移新课程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成为激励他们的动力。实践中也证实了这点,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每个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通过激励、表扬、启发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表扬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手段,而新课程改革也提倡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促使学生进步。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表扬误区,即所谓的无效表扬,它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会导致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的下降,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教师必须把握好表扬的“四度”,必须做到“四宜”和“四忌”。一、…  相似文献   

15.
所谓“优等生”是指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优等生是相对于差生而言。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一部分“优等生”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被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总习惯于把学生划分为优、中、差三个档次.对优等生最为放心,对差等生最为操心.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把转化差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写进计划里,认真实施,把转化差生所取得的成绩记录在教师档案里,以之作为评先晋级的硬件.这对鼓励教师强化差生转化工作,使教育教学获得大面积丰收本无可非议,但同时却忽视了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就是说.一手抓得硬,一手抓得软,这实在是工作中的一大失误.形成这种局面,是人们普遍认为优等生是资质决定的.毋需为其操心,他自会德才兼备。其实,比较起转化差生来,促进优等生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更复杂、更艰巨.如果说转化差生是求得教育教学的大面积丰收的话,那么,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安锋、杜传柏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第7期上撰文认为,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是艺术,也是学问。对学生进行表扬有三重境界:一是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然而,在许多中小学校,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突出表现为“校园歧视”。遗憾的是“校园歧视”现象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其表现主要有: 学校歧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按成绩的好坏,被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而“优等生”则理所当然地优先加入少先队、当学生干部……,“差生”则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到了中学,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按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9.
《马太福音》第20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在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马太效应”的现象,其具体表现是:“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学生A在校品学兼优,学校的表彰会,无论类型,规模,都有A的名字。因此,在学校,领导称赞,老师表扬,班主任更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也给予夸奖和奖励。这是“优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先进生)的待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差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后进生…  相似文献   

20.
张全喜 《甘肃教育》2011,(12):28-28
表扬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新课程改革也提倡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表扬的误区,即所谓的无效表扬。这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会导致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下降。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表扬应该做到“四宜”和“四忌”,才能真正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