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83):13-15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文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一种文体。20世纪80年代以前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比较寂寥,到了80年代以后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小说主人公才子和佳人的形象,历来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美学和文化学两个层面,对近30年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的研究予以梳理、概括。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以来,学界均依照鲁迅先生界定的概念及研究范围来研究才子佳人型小说,形成了研究范围相对狭小及论题不断重复的研究格局。本文尝试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予以新的思考,希望能对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长篇白话作品中言妓题材的盛行.《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其卷帙繁多,蔚为大观,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拟就19世纪言妓小说所表现的情爱旨趣略陈己见.就描写男女相悦故事而言,19世纪言妓小说与明末市井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为接近的血缘关系.与市井和才子佳人小说相比,言妓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生活场景由社会家庭转向青楼妓院,人物由市井细民、才子佳人而变为嫖客娼妓,同样写男女相悦故事,言妓小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群星灿烂的古代文学天空中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其中从微观分层的研究角度对明末才子佳人小说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了解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内部本身的演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出现伊始的固定模式之一,然而经历几个世纪文学的变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才子与佳人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套用模式,“痴心女子负心汉”“门当户对”等也有了不同的内涵。探讨王朔小说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改造变形.旨在从变形中透视王朔小说的原始模式。由此发掘小说创作的互文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8.
以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讲演为研究文本,分析了其对20世纪前30年上海文艺发展、演变历程的精辟概括,认为该文从“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衰,对创造社和“革命文学”运动的评议,“革命文学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三方面。展示了鲁迅后期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斩鬼传>闻名的山西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即<飞花艳想>、<凤凰池>、<巧联珠>、<幻中真>.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刘璋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往往只注意《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创新,阐明了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题壁诗、题扇诗、题帕诗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叙事作用,通过分析作品,可以发现它们分别担当了小说线索、新情节的引子、情人相逢相认的关键职能。小说作者使用这三类诗歌进行布局构思,旨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这三类诗歌的大量使用也体现着作者的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12.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是对当时功利文学的反叛突围和对狭邪小说的批判继承后发展起来的.它以“衷情”为感情取向,通过才子佳人的人物模式、普遍的悲剧结局体现出浓厚的感伤氛围,为随后到来的五四新小说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是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在经学文学化过程中,文学不断从传统经学中汲取养料,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经学通过文学的生动表达,拓展了经学本身发展的文化空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量引用《诗经》"二南"的诗句,直接影响着小说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以及小说伦理的特殊指涉等,使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强烈的经学化倾向。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经学化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时代变革过程中经学裂变对文化进行自我选择;另一方面,人们用文学的心态观照经学,在文学召唤中对经学做出了应答。  相似文献   

14.
特殊地理位置、人生历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文化色调。基于独特的文化操守,沈从文在精心构造的艺术世界里,充分阐释了他的文学理想:高举独立与超然的旗帜,提倡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崇美轻真,诗意地再现生活;主张与现实拉开距离,用古典的审美标准和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论文认为 ,康德关于艺术的论述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一方面 ,作为审美鉴赏力对象的艺术只能引起人性中社会交往的兴趣 ,籍着艺术的教化 ,可以使人远离人性中倾向与欲望的统治 ,使人变得更文明 ,就此而言 ,它低于自然美 ;而另一方面 ,作为天才作品的艺术 ,因其所具有的不可解释的精神创造性的作用 ,可以启发我们达到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念 ,就此而言 ,它具有自然美、乃至科学知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由此形成了康德的艺术悖论。论文指出了这种悖论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7.
康德对天才的论述,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某些理论成果,另一面又独辟蹊径,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通过对美的分析,揭示出艺术的特征,进而再揭示出创造艺术的主体——天才的特殊性。尤为可贵的是,康德在自己的哲学构架中,着重探讨了天才的心理特征,其中某些论述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琼瑶对诗词曲赋的理解和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意美在文坛独领风骚。其诗意美主要表现在:诗意盎然的书名构建;优美诗画般的意境展示;古典抒情诗的手法运用;美丽古典的外貌刻画。从而使人们在现代小说中领略到一种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特有的神韵与美感。  相似文献   

19.
“古雅”说是王国维融合中西有关理论提炼的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王国维从审美形式上界定了古雅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美,而不存在于自然。古雅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学可教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美的共性。古雅,作为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是对康德命题“审美判断”和“天才”说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