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居美国的方仁念先生曾写过《对尊重与理解的执著追求———钱谷融先生剪影》一文,其中谈到:“研究生入学,钱谷融先生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讲‘文学是人学’,他便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因此要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谁要不是以‘赤子之心’来对待人,对待文学,他也就不可能读通文学”。这确实是钱谷融先生一贯的思想。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这种思想的来源和经受磨砺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其实,钱谷融很少谈及当年…  相似文献   

2.
3.
殷国明我记得在怎样描写人问题上,你还特别谈到了文学典型问题。钱谷融因为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论,而且与我所讲的“文学是人学”问题直接相关,我不能不谈。当时的情况是:自从《共产党人》杂志关于典型问题的专论发表以后,把典型归结为一定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理...  相似文献   

4.
5.
钱谷融受到了“向科学进军”号角的鼓舞。《论“文学是人学”》旨在为被窄化了的高尔基的“人学”论断正名。钱谷融的“人学”观是对古典主义道德观、新文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兼收并蓄,有机且辩证;其最低限度是“把人当做人”,最高则指向对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的中国文艺学界,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拒绝钱谷融先生那篇著名论文《论“文学是人学”》的影响——尽管它在四十多年前刚一发表便遭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围剿。今年,恰逢钱先生八秩华诞,我们特地组织了下面这一组笔谈,以表示对钱先生的庆贺。  相似文献   

7.
1956年的“双百方针”为学术提供了一个既狂热又理性的学术空间,《论“文学是人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虽然钱谷融也徘徊在狂热与理性之间,但他在历史环境中做出了理性选择。《论“文学是人学”》是狂热时代的理性产物。由于作品包含了人类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感,因而它对当时狂热追求阶级性的文学理论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自高尔基以来不时地为人们所提起,虽然过去偶有几位学者作过一些论说,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界对此所引起的注意力还远为不够。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到底人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文学与人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意蕴是什么,其对于认识“文学”之现象与本质可提供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显然都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学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神话界的老前辈袁珂先生,在其《〈探讨有益〉续篇》一文中。强调他提出的“活物论神话”所以产生于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是因为他侧重从原始思维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原始宗教与神话起源的。本文从评析袁先生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所著《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论”出发,比较充分地分析和论证了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不可能产生各种神话的种种理由。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曾经讲了一句著名的话:“文学是人学”。这话因其自身的科学性而为人们所认可,成为一个经典性命题。 “文学是人学”包含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文学是以人为自己的对象的。因之它要求对于人真实而全面地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理论专著,它对文章的产生,变化、发展以及文体分类,文章写作、鉴赏均有系统的论述。刘勰对文章的认识,与今天对文章的认识大体相同;而对文学的认识,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一,在他所列文学体裁中,只有诗歌、辞赋等少数几种,不包括小说、戏剧等文体;第二,他所认为的文学性,仅限于运用语言、选择内容和表现手法以及抒情言志等方面,没有涉及到概括现实,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等重要方面。就是说,他论述的文学性,既是诗歌辞赋所具有的,也是一般文章所具有的,所以就其理论体系看,主要是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的创作意图从《长恨歌》的创作经过来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很明显的,正如陈鸿《长恨歌传》所说:“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就是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是有感于明皇贵妃之事,并寄托自己讽谕最高统治者,垂谏诫于将来之意。这是符合白居易的世界观和一贯的文学主张的。白氏也认为《长恨歌》寄托了自己的讽谕谏诫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年前上大学期间.我就读过钱谷融先生的不少文章,在学术与教学研究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钱先生卓著理论的熏陶与影响.更让我意外惊喜的是,2009年11月在钱先生的寓所.居然得到了钱先生亲赠的《钱谷融文论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后,自然在人身上留下的独特印迹以及人将印迹贯穿于自己整个生命活动后,就容易对自然产生一种向往。歌德多次谈到文艺既要合乎自然,更要超越自然,其创造出的“第二自然”要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在歌德看来,要达到自然本身的素朴状态、事物发展的平和状态与个人生存的自适状态,文艺创作还需合乎真实人性,表现健全道德,展示伟大人格以及倚赖先验思维。  相似文献   

15.
南宋乾道、淳熙间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大家之后,诗坛上继之而起的有“永嘉四灵”:赵师秀、徐照、翁卷、徐璣。他们都是温州永嘉人,四人别号都有“灵”字,故有此称。他们半是薄宦,半是布衣,很少吏事纷扰,没有官场逢迎,得以专力为诗,自树旗帜。主旨是推重晚唐(步趋姚合、贾岛、许浑等),不受“江西诗派”的束缚。彼此声气相通,枹鼓相应,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流派,在当时有着不小的影响。但自宋元以至现代,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毁多誉少,乃至有毁无誉,一概斥之为  相似文献   

16.
一部胡适晚年的谈话录,是他晚年的一份“心电图”,透露着他晚年的寂寞情怀和桑梓情思,显示着他为排解寂寞情怀和桑梓情思所作的心灵自救和情感自慰。  相似文献   

17.
巴金一生著作等身,创作空间很大。《家》、《寒夜》、《随想录》代表了他创作的三个历史时段。在这三个时段里,他每否定一次“黑暗”,都会给文学、生活和“道”带来新话题。结果,在他一次次扩大的文学空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更多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毕诚 《中国德育》2009,(12):82-85
5.知恩图报,利益分享 【原文】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太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相似文献   

19.
考察《〈雷雨〉人物谈》系列文章具体的写作语境,可以发现,对教条式地图解剧中人物的不满,是钱谷融着手撰写《〈雷雨〉人物谈》的直接原因,而1979年续写“姓鲁的”4篇仍是意在回应特定思潮主导下《雷雨》的评价问题。他通过阶级与情感的辩证关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历史主义的评价视角对相关问题逐一展开分析。对剧中人物的同情、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共鸣则是其写作的内在动力。在具体的分析中,钱谷融承认情感的普遍性与跨越阶级的同情之可能,认为真挚的情感是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根源所在,但又强调情感具有阶级性,作品中的情感也受作家思想的约束、世界观的指导,继而用作者的世界观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叙事诗”通向“社会问题剧”架起一道桥梁,由此论证剧作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可见钱谷融的文艺批评观仍在社会主义文艺的范畴之内,其“有情思维”也试图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寻找一条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