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帆同志于今年2月18日告别人生。他在得知自己身患肺癌而无可救治的时候,非常镇静。他嘱咐家人:不要搞告别仪式,不要保留骨灰,只要给至亲好友发个讣告就可以了。我知道,这是一帆同志的本性使然。他为革命工作了近60个春秋,无论在战争年间,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他都是有所建树的,但他从来不张扬自己。离休前后,他为教育科学翻译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书稿,可在署名时仍旧不写廖一帆,而只用“劳永光”三个字。他这一生啊,真是不求闻达于人间,只愿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长鼻直,额头很高。眉细而微弯,眼狭长,与人相对,特别是倾听别人说话时,眼角常若含笑。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出声来。有时他自己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起来。赵树理是个非常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随时觉得生  相似文献   

3.
夏明翰同志二三事河南翁德伟《革命烈士诗二首》(五年制第八册)中《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一名门望族,“五四”时期,领导衡阳学生运动,后背家远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1年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党,先后任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委员等...  相似文献   

4.
罗炳辉同志原新四军二师师长,在抗日战争中,他紧密地依靠抗日的人民,英勇果敢、刚毅不拔地开辟并坚持了淮南根据地。他的声威在津浦、淮南鈇路的东西两侧,淮河岸旁,大别山畔使敌人闻风丧胆。而广大的人民却以无比的亲切与尊敬称他为“救星”,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往往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评断一个人一生成就的价值指标 ,其中又以“立德”为上 ,实际上“立德”又最难。辛安亭同志在“德”、“功”、“言”几方面都有公认的重要建树 ,而给人印象最深的 ,恰恰是他在“立德”上所塑造的典范。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 ,他确实是当之无愧。在尘世生活了七、八十年 ,又经过无数次大风大浪的洗礼 ,却仍然那样清纯 ,不但绝无机械巧伪之心 ,甚至一般世故人情也不屑一顾 ,一尘不染。“人生七十如赤子 ,赤子之心白如纸”,真是难能可贵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久而弥新、…  相似文献   

6.
朱南铣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 30年了。时间的消逝 ,并没有冲淡对这位出色编辑和优秀学者的怀念。他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在三联书店老同志联谊会上 ,几位同志又谈到南铣同志 ,大家都深深感到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编辑和学者是出版文化工作的很大损失。1950年初 ,上海解放还不到一年。我决心不再上学而报考三联书店 ,在南屏女中的考场上 ,笔试完成后还要口试。我走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跟前 ,他穿一身灰色棉制服 ,显得很整洁 ,那顶解放式的棉帽下是一张方圆的脸 ,泛起和善的微笑 ;谈吐举止完全是斯文的知识分子。他在提问和听…  相似文献   

7.
<正>赵树理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村才子。王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树理同志曾在一个集上一个人唱了一台戏:口念锣经过门,手脚并用作身段,还误不了唱。这是可信的。我就亲眼见过树理同志在市文联内部晚会上表演过起霸。见过高盛麟、孙毓起霸的同志,对他的上党起霸不是那么欣赏,他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一)学习任弼时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工作极端负责、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原则的崇高品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概括地表现在“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怕工作少,说明他热爱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怕麻烦人,说明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尊重集体生活的原则;怕用钱多说明他生活艰苦朴素。这“三怕”,从对工作、对群众、对生活三方面态度上,体现了他的伟大人格,显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自学重点:1、学习本文先总括,后分述的方法。2、学习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导读步骤:一、令其“望见门墙”——1、借助字典,疏通字词.要求弄清字的形、音、义、词的释义和运用.弼(bi)踱(duó)渗(shèn)亢(kàng)深恩熟虑,无微不至、和蔼可亲、亢奋2、熟悉全文.二、为之“指点门径”——人的灵魂可以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暴露出  相似文献   

10.
我站在岁月的边缘,看年华驶过,回忆往昔,不禁又一次陷入了思考. (一) 抽屉里杂乱而又整齐地摆着许多信,这些,都是初中同学寄过来的,摸着那些硬硬的信封,脑中不断浮现出初中生活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战争年代,他和广大的干部战士一样,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米饭,和大家一起行军、打仗,从不特殊。他的身体不好,同志们关心他,有时给他另外搞点吃的,他都不允许。进城以后,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住在北京景山东街一所不大的旧房子里,面临大街,车马喧闹,很不宜休息。同志们替他选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他说: “那个房子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同志们又建议他买个合适一些的房子。他说:“买房子要花钱,还是住这个房子  相似文献   

12.
沈培新先生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据我所知,他曾担任过省教委副主任、省文联党组书记和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等。我习惯喊他沈主任。  相似文献   

13.
家访二三事     
匡易才 《教师》2012,(13):28-2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与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家访工作,通过家访,架设学校、家庭之间的桥梁,增进教师、学生、家长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4.
母亲二三事     
本结构形式新颖简明,中运用了小题目,篇中树帜,画龙点睛。章描绘了一个可爱可亲、典型感人的慈母形象,她淳朴慈爱,勤劳能干,通情达理,与人为善,机智干练,教子有方,其丰富的意旨因蕴藉的字而玩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老洪二三事     
老洪不老。老洪教我们班时,虽年过五十,但身体壮健,脸色红润,声若洪钟。老洪曾经在讲台上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他说:"像我这么年富力强,学校竟然只安排我带你们一个班的语文,真是浪费人才。"看来老洪很不满意学校对他的工作安排。学校确实有点不待见老洪。那些知道学校掌故的人都说,老洪上课不务正业,喜欢吹嘘,学生学不到什么……老洪第一堂课就彻底摧毁了我们长久建立起的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整整一堂课,老洪慷慨激昂地给我们做了番  相似文献   

16.
17.
小叶二三事     
一午休的铃声按时响起,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慵懒地趴在自己的课桌上休息。头顶上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风还是热乎乎的,教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闷。  相似文献   

18.
少年二三事     
"化悲愤为力量" 我的小学年代,虽然是在文革的"四人帮"时期,全国的教育工作受到极大的破坏,但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当时所在的小学,清远县洲心小学(含初中),包括后来进的洲心中学,教学秩序还算正常.  相似文献   

19.
周光召二三事丁平周光召:继郭沫若、方毅、卢嘉锡之后的第四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首位既是中科院院土又是中央委员的院长。他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部分膺矢流守恒律”等理论研究,推进了相对性粒子反应理论,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在高能物理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20.
李钊 《教师博览》2004,(1):21-22
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穿衣吃饭.处处精打细算。梅贻琦经常用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