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新学期的教科书目录,赫然映人视线的是两个单元都排在第一篇的鲁迅作品——《祝福》和《药》。继续看下去,发现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外国短篇小说和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中国的现代,是一个文学上非常繁盛的时期,在有限的八篇的选编数目中,鲁迅独占两篇。这是不是有些“霸道”?可是鲁迅已经不能说话了,是不是编者大人之某一人以一己之好强加于他人?回首以往,这样的做法,每学期如此——无论如何,这“逼”使我和学生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不得不重读鲁迅,肯定有人对编辑大人瞪眼睛了。  相似文献   

2.
鲁迅,这位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伟人,当他以低眉菩萨的心态、怒目金刚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珍惜他的价值.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4.
贵刊去年刊载的《鲁迅作品字句岂能轻易改动》一文(作者高风云、刘瑛莺)所持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将《鲁迅全集》中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改为高语第一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妥当。着一个“才”字可谓锦上添花,妙笔传情。  相似文献   

5.
一、教鲁迅要有“立体感” 鲁迅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以及国内外的思想潮流、文学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与同时代作家作品更是密不可分。我们教他的作品,首先要注意上下左右的纵横观,即有一定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6.
钟瑛 《语文知识》2003,(11):27-28
入选初高中教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里,共有六篇写到主人公之“死”。细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样写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描摹人生世相,烘托死寂氛围在《孔乙己》等篇里,作者描述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苦难生活,刻画了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科举落第而不愿脱下长衫的迂腐先生孔乙己,善良勤劳的山村妇女祥林嫂,祈求  相似文献   

7.
马兴贵 《学语文》2003,(2):44-44
文章中有些语句被称作“文眼”,理解文章时,只要抓握好这些内涵深邃的“紧要句”,就好像拿到了一把进出文章大门的钥匙,阅文赏句,得心应手。像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塔的倒掉》、《故乡》、《孔乙己》等文结束时的有关语句就具有上述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次要句”,其实这类句子看似作者随便说说,而细加品赏的话,往往能发掘出一些十分紧要的内涵来。鲁迅作品中这种句子就特别多,试举数例,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8.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较多.鲁迅的作品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年来,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上过份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应采取多元的开放意识,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读出自己:新课标下鲁迅小说教学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中学语文教材把鲁迅小说当做政治读本,是文学教育的一个盲点。为此,笔者提出,把鲁迅小说当做真正的文学作品来教学: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002年刚结束使命的1991年版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小说的分析存在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现状的思考 长期以来,在观念的制约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习惯于在方法、模式上探寻,希望有一种简单便于模仿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学的捷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中,也过于重视教学行为方法的革新.很少注意到作品主题意义的重新挖掘,长时间地沿用一套固定的、与鲁迅研究的前沿成果相去较远的主题话语,过于重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选了鲁迅六篇作品,分别是《社戏》、《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秋夜》。纵观全套教科书所选作品,从数量上看鲁迅无疑是第一人,浏览一下全国其它省市的教科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这足以说明鲁迅作品在初中教学中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选文中占比例较大.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感到难懂。要突破鲁迅作品的教学难点.就必须紧紧抓其作品中“国民性”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无论是其小说.还是杂文.无不体现着鲁迅先生”国民性”教育这一中心.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张灵贵 《学语文》2005,(4):17-17
近10余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几套语文教科书.共选编了鲁迅先生的18篇文章,文章体裁不一,有小说、杂文、散文、应用文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与教学,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因而来稿中关于鲁迅作品的颇多。本期,我们从众多的关于《孔乙己》的稿件中选发了一组视角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的文章,但意不在争鸣而在展示,在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果此举能被读者首肯,我们将对其他重点课文也做这种安排。  相似文献   

16.
走近鲁迅     
朱童 《新读写》2009,(9):32-32
鲁迅先生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他深邃的目光与穿透的力量,他的许多声音即使是放在今天,仍然是深中肯綮、振聋发聩的。显而易见,在鲁迅的烛照丁。如何走近与怎样解读,都称得上是相当艰难的挑战。所以,小作者曾经的读不懂,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所有小说之中.《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一篇。这篇小说以辛辣而略带悲凉的笔调.一针见血的反映在封建文化制度的奴役下,芸芸众生的麻木不仁、自私冷酷的心态,及士人对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产品——“孔乙己”的凉薄。尽管文中的哄笑之声迭起.但在读罢此文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却涌上心头。这种以乐境写哀、以笑写悲的手法,使苦人儿孔乙己在走向穷途末路时更显得无限凄凉。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授鲁迅<社戏>一文中双喜一伙在看戏归途偷罗汉豆的情节时,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番思想道德教育:"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像双喜那样小偷小摸!"这让听课老师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