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比较兰姆和梁遇春的性格特征与随笔观察点这两个角度,展开对兰姆和梁遇春随笔同中之异的分析与论述,从而具体、翔实地论证梁遇春的随笔既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独创性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梁遇春对兰姆随笔的翻译和介绍,对中国的兰姆随笔译介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兰姆随笔在题材、笔调、情调、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梁遇春随笔有深刻影响。梁遇春和兰姆的随笔在题材范围、情调、体裁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是他在创作上超越兰姆的体现,是他真正把握了随笔创作的灵魂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的伊利亚(兰姆)之称的现代散文作家梁遇春,以英国随笔作家兰姆谈话体随笔为结构基础,建造了一种类似的文体,但在创作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却表现出与后者日趋明显的背离关系.本研究试图表明,外来影响的关键作用是为民族文学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复兴提供形式起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推崇独立人格的散文家,梁遇春对五四落潮后的人的精神领域展现出极大关注,在常人极少关注的生活碎片中再现怀疑主义的光芒,于诙谐中再现对人类认知深度的质疑、对理性和体系的反叛和对个人意志的内省,从而呈现出怀疑主义的内涵.本文试图从怀疑主义角度切入梁遇春的散文创作,辩证分析和解读散文在发散式联想中的...  相似文献   

5.
梁遇春翻译过大量英国小品文,他的创作世界和翻译世界之间存在着显在的“对话”关系。他个人话语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体结构等主要来自他所翻译的英国小品文。但梁遇春能将借鉴别人的东西揉进新的意境,产生独立的艺术效果,从而具有了艺术的独创性。在此,翻译可以并且参与了本土文学系统的建造。对梁遇春及类似梁遏春这样译作并举的知识分子群的综合考察,可以了解和揭示外来影响本土化的复杂过程,有助于促进异质文化间的阐释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梁遇春,1906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进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至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第二年回母校图书馆工作,于1932年在北平病故。对于梁遇春,目前可考的生平资料大致如此。胡适称他是“一个极有文学情趣与天才的少年作家。”实际上,周作人、鲁迅、徐志摩、胡适都是他文学的引导者,他用秋心、驭聪等笔名写的散文大半发表在他们办的《语丝》、《骆驼草》、《新月》上面。遗憾的是他在人生路上只度过了短短的28个春秋。他自己常常说,人如在青年时期死去,在他人记忆里就永远都是年轻的。在他留下的两本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年轻的心灵。但是,作为一位文学天才,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小品文方面的造诣和贡献却是巨大而深远的,他的小品文以及关于英国小品文的译著的评论,都成为我们研究他和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重要的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梁遇春的散文是中国化的随笔 (Essay) ;是传统的小品文所追求的“短而隽”和西方崇高精神以及浸染着现代意识的美学观 ,凭借汹涌流转的想象相融合而成的一个矛盾体 ,处处都有一个“我自己”在里面。梁遇春生命追求的游离特征也许在现代性的背景上才更能展示其灵魂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希拉克于1995年5月当选为法国总统后,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法国外交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戴高乐主义在内客、特点以厦影响等方面有非常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又在一些具体情况上存在着明显区别。笔者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来说明希拉克主义绝不是戴高乐主义的简单回归,而蔗对戴高乐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倩  王丽君 《海外英语》2013,(21):39-40
语体学属于语言学核心分支,语体在语言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商务英语是应用最广泛,学习人数最多,英语母语文本和声音、影像素材最容易搜集的专门用途英语。该文从语体的概念、性质、分类等方面分析了商务英语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商务英语语体研究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夏衍、田汉、曹禺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文章拟从情调这一特定视角出发,以夏衍剧作为轴心,将其分别与田汉、曹禺剧作一比较。这种比较旨在以此突出夏衍剧作情调的独特性,而无意做出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梁遇春的散文深受英国小品文的影响,特别是兰姆的影响,有苦痛也有微笑,文字随意、率真,富有理趣.同时,把梁遇春的散文与同样受英国小品文影响的周作人、林语堂、鲁迅的散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纵观梁遇春所译之作,基本上以18、19和20世纪初的英国随笔作家为主,通过译作,他构建起18世纪以后的英国随笔流变史。其独出心裁的选文标准、知人论世的解读能力、兼收并蓄的选家眼光、慧眼独具的史家评述,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解读英国随笔作家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而且能起到从宏观的视角更加完整地把握英国随笔艺术嬗变的内在理路及其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梁遇春的生平史迹、家世婚恋以及悲情哀感,一向不为外界所知,至今成谜,易误读错解。《梁遇春传》在遇春名字的诠释中,推定其生于1906年立春日;继而考证其出生地,系福州三坊七巷,并在此接受闽都文化培育。对前辈著译的启蒙,恩师的厚爱,都有考订;对梁遇春表兄妹近亲成婚的悲剧,作了举证解密;发妻沉海自尽之痛,是其一生摆脱不了的宿命。尤其是传主的信件,自曝许多隐情秘事,可以解惑释疑。综观全传可知,梁遇春承载着本土闽都文化、北大京都和中华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相溶合,成长为散文家、翻译家,是值得"闽文化研究"的典型课题。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镇。他注重对时代思潮的考察,又初步尝试中西比较,对清学的缘起、流派、方法等均有创见性诠释。但梁氏的研究也有不少缺陷,主要是中西比较有简单比附的嫌疑,"理学反动说"割断了清代学术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同时文献准备不足,论证有空疏、浅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梁遇春随笔创作,是奉西方“Essay”为圭臬,以杂学作功底,常常作发散性思维,析理精微,笔锋犀利,形成一种“快谈、纵谈、放谈”的“杂谈式”文体特性.就精神实质而言,其思想言说具有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撼动着读者脑海中既有的价值观念,并与中国散文向来重视情趣的传统有所疏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文成与孔明的相似点除了两人人生轨迹之外,还主要体现在“谋略”上,即他们都以帝师和王佐的身份,运用谋略来治国安邦。刘文成与孔明的极相似不仅在生时,而且在死后,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相似的历史演变,即由人变为神,由神演化为文化现象。诸葛亮文化和刘基文化,同样都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191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因为国体问题的讨论和护国运动的兴起而引起世人瞩目。号称“思想界巨子”的梁启超也因在本年9月初,抛出被人称作是反袁鸿篇巨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而彪炳史册。但是本文通过对梁启超给袁世凯的一封私人信件——《上总统书(国体问题)》的仔细合理解读,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证得出,此信的成文时间不是如有些著作(如丁文江、赵丰田《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认为的4月份,而是作于12月份;其次指出这封书信的内容仍然是对袁世凯的温勉劝戒和殷切期盼;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梁启超等人的反袁要视西南军人的行动而定(因为他们没有军权);但是在反袁的过程中,不甘“牛后”,一定要把舆论宣传的领导权抓在自己手中,夺取反袁思想旗手地位;只有等梁启超于12中旬到达上海的时候,才算他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完成了由联袁到反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