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真理鞠躬     
万安峰 《成才之路》2011,(15):100-I0017
有一天,钱学森苦心孤诣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高采烈地找到导师冯·卡门,向他汇报这一科学成果。谁知冯·卡门听了许久也没有听明白,他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汇报:“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你弄错了!”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学巨星钱学森平静辞世。在《中国教育报》的纪念文章《钱学森给教育留下了什么》一文中,栽有钱老这样一则轶事:一次,在课堂上,一名学生提出课后有的习题一再改动,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希望辅导老师出题时不要改来改去。钱学森听了没有说话,想了一会儿说:“习题是我出的,不能怪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今天发出通知,号召所属试验基地、院校、研究所广泛开展向“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学习的活动.通知说,钱学森同志是国防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学习钱学森同志,对于激励国防科技人员攀登科学高峰,推动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是扬名海内外的科学家。作为大科学家,钱学森勇于认错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颂。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大学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教授给了钱学森100分。这是一个满分。可当钱学森再看这份满分试卷的时候,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那是在一个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不论这是推导错误还是粗心大意,总之,“N”就不是“Ns”。钱学森在发现了这一错误以后,立即主动找到教授,递上试卷,要求扣分。这样,100分的试卷就变成了96分。分数减下来了,可钱学森严谨治学的品格却得到了升华。还有一件事,是在…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3,(1):2-F0002
2012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101周年诞辰,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一周年之日。为了深切缅怀钱学森的卓越功勋。传承与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创新的崇高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暨全国‘钱学森纪念地’研究宣传工作研讨会”于当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舟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6.
葛国建 《师道》2002,(2):38-3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汇报。冯·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他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钱学森当时很苦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学情,明确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生:钱学森。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通过读书,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导弹专家。生:钱学森是位精忠报国的科学家。生: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他的"归国路"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马佳 《阅读与鉴赏》2009,(12):32-32
这是一段钱学森在上海交大上学时的往事。当时老师全教授每次考试时总要出一道难题,目的是让学生更严谨更虚心,知识也更扎实。一次考试钱学森答对了全部六道题(第六题是难题),金教授高兴地将钱学森的试卷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说要给他打100分。钱学森却要求老师扣分,说自己在一个连等式中漏了个下标。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书信》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观点乃至他对做事、做人、做学问态度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我们学习钱学森为人治学的好书,而且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灵魂的百科全书,里面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入学习和研究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对当今我们进行科学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具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杨淳茗 《初中生》2009,(9):12-13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回国时说的一句感慨万分的话。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说到钱学森回国,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4.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叶永烈的《钱学森》一书中,有一段文字非常感人: 1955年,在钱学森回国的轮船上,还有一位菲律宾华侨林孙美玉女士。面对著名的科学家,林女士问道:“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问林女士:“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林女...  相似文献   

16.
一、钱学森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爱国者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在钱老百年诞辰之际,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座谈会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非常的必要!今后,应更多地举办类似的活动,更多地宣传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是一位令我非常敬重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久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同  相似文献   

18.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王勇 《课外阅读》2010,(1):53-53
2008年8月,温总理看望了钱学森。当这个消息传到海外,一位75岁的菲律宾老华侨写了一封信,回忆她50年前与钱学森在马尼拉轮船码头的一次谈话。那是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