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作者,易中天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从自发投稿开始,如今已是名满中华,达到了一个写作者的理想境界.易中天的成功,当然有种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编辑的激励和扶持.综观易中天的写作历程,我以为他需要三种编辑.  相似文献   

2.
襄樊日报注重新闻摄影创新,推出《新闻相册》,确立以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以有趣、有情、有意来感动吸引读者的思路。一、有趣:从选材上抓住读者去年4月上旬,襄樊市举办纪念诸葛亮出山1808周年活动,著名学者易中天要来襄樊出席。摄影部商议出一期《新闻相册》。大家确定思路:以易中天为主,但侧重在情趣上。一个如日中天的学者,现在和我们面对面了,他到底是个么样的人?《性情中人易中天》这样体现:  相似文献   

3.
5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北大百年讲堂作有关文明的演讲这篇演讲实为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总序,他希望用《易中天中华史》最终来回答一个"三干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的问题。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解三国,还是很有时代特色的,比如他用的心理分析的方法,他的形式是生动活泼的,比如他用了很多有时代特色的词汇,他可能是"三国"接受史上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解者和传播者.这是一个前提.我批评易中天,不是说他很不堪,相反他很不错.因为他很不错,很有影响力,我才批评.批评是希望读者能正确对待,不要盲目崇拜,并不是希望读者抛弃或者鄙视易中天.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以来,"易中天现象"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化热点.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讲史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06年初开始,《百家讲坛》继续播出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他站在平民的立场,通过现代的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讲解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收视率一路攀升.易中天也因此迅速走红,有关他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在百度贴吧有个以其名字命名的阵地--"易中天吧",大批铁杆拥趸自称"易粉"、"乙醚",风头直逼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4日,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携新作《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同时进行了他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赠书仪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向易中天颁发捐赠证书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任文 《出版参考》2009,(16):19-19
本刊讯(记者 韩阳)8月4日,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携新作《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同时进行了他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赠书仪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向易中天颁发捐赠证书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王小峰 《出版参考》2006,(8S):11-11
7月22日,易中天新书《品三国》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此次签售是北京图书大厦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次,有近4000人排队等候签名。此次签售的主角易中天——一位做学术研究的学者,他的签售竟然比当红任何明星都要受关注,从这点看上去是个似乎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来看易中天现象,大概怎么也解释不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但对出版社来说,他们看到了易中天的商业价值,以操作畅销书的方式来占领市场。从受众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1.
7月22日,易中天新书<品三国>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此次签售是北京图书大厦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次,有近4000人排队等候签名.此次签售的主角易中天--一位做学术研究的学者,他的签售竟然比当红任何明星都要受关注,从这点看上去是个似乎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来看易中天现象,大概怎么也解释不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易中天的走红、社会各界对于“易中天现象”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激烈讨论,根本上是电视时代社会文化价值秩序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易中天的走红、社会各界对于"易中天现象"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激烈讨论,根本上是电视时代社会文化价值秩序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如今说起易中天,套用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恐怕绝不是夸张之辞。记得有次请他吃饭,隔壁包间的客人突然闯了进来,问您是易中天教授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来人又是送酒请易教授品尝,又是要和易教授合影留念,兴奋不可名状。对于这类突发事件,易教授显然已司空见惯,他既不谦虚也不张扬,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学者易中天先生心里一定有点烦,他在北京卫视《非常网络》栏目当嘉宾时惹出麻烦。北京晚报在报道林白(男)、姜华(女)两主持人采访他的那期节目时称:“面对主持人所谓的‘愚蠢’等提问时,易中天不再配合,甚至拒绝回答问题,现场气氛僵到极点。两位主持人几度被噎到无语,甚至眼泛泪光。”  相似文献   

16.
事实也证明,《品三国》的畅销是营销策划上的成功。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我们对易中天和他的作品的深切了解,我们做的是“好米之炊”。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06,(42):8-9
在易中天比作“06版的李宇春”,是因为他的颠覆性所导致的致使吸引力,又一次将中国女人通杀。他站在央视《百家讲坛》,品读汉朝风云、三国人物,而全国人民则各怀心思地坐在电视机前品度他:不帅,还有点老,可偏偏就有万千“意粉”追捧,美丽的女“意粉”甚至高叫“嫁人就嫁易中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将成为下一个网络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定假日期间.将停发微博客.10月8日后继续,特告.易中天。”国庆节前一天,知名学者易中天在其新浪微博上二发出这样一条信息,随后许多网友及“易粉”们纷纷转发了这一消息.虽然开通微博的时间不长,但系统显示.易中天已在新浪做博拥有了超过10万“粉丝”。  相似文献   

19.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11S):22-2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不仅如此,于丹的另一部作品《于丹(庄子〉心得》也超过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下)》、《品三国(上)》两部作品,位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第2。至此,出现了于丹全面“超越”易中天的态势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