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中学生正确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培养方法运用作探析,旨在阐述通过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认知心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的正确引导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形成正确学习表达思维,提高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学习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语言是联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感情的桥梁。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规范纯正的语言,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崇高感;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舒适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美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点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感;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资源是课程教学中关键物质载体,为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奠定基础。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语言学习和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维.培养他们有效学习方法。这种策略运用能够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4.
邵桂萍 《考试周刊》2011,(74):132-132
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及其模式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的关键.要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文本知识.加深学习感悟,提高学生理性运用思维的能力。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体现学生课程学习主体价值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红兵 《考试周刊》2012,(26):119-119
本文就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作探析,旨在阐述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语言学习认知体验,提高综合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有效性教学前提就是调动学生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多元化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促进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有效生成。有效教学借助任务教学优化教学目标和过程,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以丰富语言理解运用思维,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卞晴明 《考试周刊》2011,(76):120-120
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导入话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语言学习表达内容。作者就话题引导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加以探析,阐述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新新 《考试周刊》2011,(68):111-111
本文从阅读教学的多元化运用模式来阐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增强学习运用能力的意义。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围绕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集体和个体阅读形式来优化教学,以丰富课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文化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课程教学目标在技能发展要求中的综合运用体现,能够反映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围绕书面表达教学要求,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资源整合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发挥课程引导促进作用,不断升华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班化英语教学中的小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培养模式进行探析,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策略。学生认知策略指导,能够有效升华学生语言学习认知过程,能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力提倡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改革也明确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加深对课程的认知理解。以情境为教学外在条件,让学生在立体化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情境模式的运用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洁 《考试周刊》2010,(44):116-116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认为,采用适合学生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思维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正确合理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还能够优化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学会学习。调控策略就是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学习策略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的自主学习、自主反思、自主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满足他们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有效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是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由五个方面组成,即: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黄思美 《成才之路》2011,(33):23-23
中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文本语言,促进他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生成,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语言交际学习能力培养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是把语言知识的运用视为综合语言能力的要素之一,新课程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从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看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教学完全是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全面对学生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做好终身服务,词汇学习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对新课准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中学生正确英语学习情感的培养,旨在通过阐述合理教学策略运用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培养.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语言学习内驱动力.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对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潜能,提高学习运用效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群 《考试周刊》2011,(80):135-1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创设接近真实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有语言表达学习氛围中学习和使用语言,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技能。上述信息告诉我们,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来优化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过程,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柳月云 《考试周刊》2011,(64):17-17
新课程高中英语文本资源的合理运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优化组合.为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运用教材资源.应该在注重激发学生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丰富语言文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探究整理的能力.以此发挥课程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得到增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