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生:老师,我觉得秦王一点也不厉害。  相似文献   

2.
何满清 《课外阅读》2010,(12):190-191
本文研究了《朝野签载》和《资治通鉴》中的相关材料,通过了解历史事实,对《朝野签载》中两个看似相同实则涵义并不同的“和”以及“和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较级公开课上,一位青年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秦王真的那么厉害,那为什么还老是败在蔺相如的手下呢?”  相似文献   

4.
贵刊今年第10期在“课新解”栏目中登出了樊会莹老师的论《此“外人”非彼“外人”》。樊老师从桃源人与渔人的服饰差异入手,对《桃花源记》这篇课的注释大胆质疑,其论证严密,且有理有据,难能可贵。但仔细拜读后,我对樊老师中的个别论据和中心论点却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商榷,并求证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蒋祖霞 《语文知识》2002,(10):15-16
早读课上,有学生问下面两句中的“云中”是不是一回事: 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句的意思是:云中的信使有谁把丈夫的信捎寄来了呢?月光洒满西楼的时候,才见到排成人字的雁行飞回来。句中“锦书”即锦字书。《晋书》载前秦窦滔妻苏若兰织锦  相似文献   

6.
牛玉霞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48-48,F0003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客人送来一联,出句是:“三绝诗书画。”  相似文献   

7.
八年级《语》上册(人教版)《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本对句①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即上述三句中的“外人”意思一样。笔以为此种解释值得商榷:句②③中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尚可,但在句①中作此解却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韩非子》选读的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的第二个语段,对“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中的“学者”注释是:读书人。对“今世学者多粪此”中的“学者”注释为“学者”。这两处注释错误,并且相互矛唇。  相似文献   

9.
李余璧 《学语文》2012,(3):37-39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形象,千古已成定论。他胸怀广宽、忠于祖国、机智勇敢、谋略过人。司马迁在文中用精美的文字褒扬蔺相如,表达自己对蔺相如的喜爱和赞颂。  相似文献   

10.
张米凤 《现代语文》2011,(12):56-56
教学文言文,不仅要解决字词句和有关常识的问题,还要进行文学欣赏教育。要突出对文言文赏析教学的研究,则特别要进行“细节”性内容的探究,以此来发现规律,指导教学。下面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过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我们会基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验较少的考虑,为了保证幼儿能够顺利地完成本次教学目标,习惯给幼儿提供几幅老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画好的作品。这类绘画作品就是《指南》所指的老师提供给幼儿的“范画”,本不应该提供给幼儿。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天,放学回家后,我开始做作业。我突然想喝茶了。桌上有一杯妈妈没喝完的人参茶,不过妈妈禁止我品尝。哈,趁她不在,我就偷尝一口吧。我轻轻端起杯子,偷偷地喝了一口,顺手还取出一片人参放到嘴里。一嚼,哇,不甜,还很苦呢。我苦着脸叫起来:"妈妈,人参怎么这么苦啊?"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说道:"这就叫苦啊,我们小时候做完作业还要干家务呢?"  相似文献   

13.
此陆非彼陆     
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三课《宋明理学》《资料回放》说:“鹩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来之教人为支离。”其中“二陆”指谁?教材解释为“陆九渊及兄陆九韶”。这种解释有误.“二陆”应指陆九渊及其五兄陆九龄。  相似文献   

14.
张璞 《教育文汇》2013,(10):41-41
在上《将相和》这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有的说:“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与秦王以命相拼,不仅有胆量,还有智慧”;有的说:“我最喜欢廉颇,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巨著也是精品,不少细节很重要,比如人名。且不说贾家爷们儿“文”字辈“玉”字辈地排家谱,就连下人也各有特色:元春姐妹的丫头叫“抱琴”“司棋”“侍书”“入画”,透着书卷气。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就俗多了。老太太贾母的丫头最多,有“鸳鸯”“鹦鹉”“珍珠”“翡翠”“琥珀”“玻璃”等等。前五个还好懂,无非是象征吉祥富贵,只有“玻璃”费解。《红楼梦》时代的玻璃当然要比现在的贵重,但毕竟是人工制品,不能与翡翠琥珀之类相提并论。其实,此“玻璃”非彼“玻璃”。汉语“玻璃”一词来自古代梵语sphatika…  相似文献   

16.
周定波 《湖南教育》2008,(11):15-1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编了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见25课〈诗词曲五首〉)。该教材给赤壁这样作注: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赤壁(原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打开与之配套使用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7.
在终身教育理论界,早就有专家不无疑虑地指出,对于终身教育的支持是否会导致强迫人们接受一种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就木永久上学的制度?历来强调以自愿学习为基础的成人学习是否会被学分、文凭和正规化教育所代替?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终身教育是否意味着强迫性的终身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不过,让小更始料未及的是,村里人竟然有那么多活儿让他来干:拉石头拉土,拉砖拉水泥,拉粪拉化肥,挑地拉秸秆,甚至送亲结亲。小更的拖拉机没有一天闲时候。”这是《车事三题》(《短篇小说》2021年第6期)里的一段话,说主人公丁小更买来拖拉机为村人拉货带人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后人也将"信达雅"奉为"三字真言",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此"信达雅"非彼"信达雅"。那么,严复本人所推崇的"信达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是后人混淆了严复对三者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另外,翻译研究应有不同的中观理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一论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首先请看下面一道中考题:—An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and.(湖北咸宁)A.So has she;so have you B.So has she;so you have C.So she has;so you have D.So she has;so have you(答案:D)这道题中有两个so,但这两个so的含义却不相同,下面就来具体分析这两个so的用法。⑴So have you中的so So have you中的so放在句首,说明前面一句话中谓语表示的情况也适用于另外一个(些)人或物时,句子要用部分倒装形式,倒装句中的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等要和前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