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惠民 《军事记者》2009,(12):39-39
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新华社总编室说: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200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温家宝总理的更正信)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1日,新华社刊发<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12日,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全文如下:"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相似文献   

3.
因查找资料,翻阅了一些地市小报,发现“更正”刊在“中逢”里的比较多。有家地报三四月份发了三则“更正”、一家市报一个月发了二则“更正”全部发在“中缝”内。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更正”何必钻“中缝”呢? 报纸出了差错,发则更正,以防讹传,并引以为戒,顺之常理。天天办报,哪有不出差错之理?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恐怕还找不到没发过更正的例子。而出差错较多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温家宝9月4日在北京35中听课后的讲话,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0月12日温家宝致信新华社总编室,告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文中,岩石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温总理文责自负的做法受到广大网友的赞叹,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考察新华社时肯定新华社的同志们,忠实记录历史,不懈传播真理,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如实反映人民愿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是新华社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华社从“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发展成为跻身世界通讯社前列的现代化通讯社。目前,新华社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采集体系,每  相似文献   

6.
近期读报,感到记者写新闻时重视背景处理了。仅以新华社的两条电讯为例: 5月19日,新华社在报道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推选卢嘉锡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时,文内一句:“他是中国科学院建立以来继郭沫若、方毅以后的第三任院长。” 5月31日,赵紫阳总理出访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新华社在消息报道中说:“这是赵紫阳于1980年9月担任总理职务以来第二次出国访问,他在今年年初曾访问缅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是这样宣告“皇粮国税”的结束。“2600年”这个数字,似乎已成为“皇粮国税”历史年限的定论。不仅如此,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时,在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提前全部取消农业税时,各家媒体也把“皇粮国税”的历史报道为2600年。两年来,人们都有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投票之后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而央视、新华社都出现了乌龙,央视提前宣布“东京被淘汰”,新华社提前发快讯“伊斯坦布尔胜出”。
  此次乌龙新闻带来的负面后果,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明显--毕竟时间是后半夜,看电视、看新闻的人并不多,更何况两大央媒都做了及时更正。但微博实名认证为长沙晚报社副总编辑@Obanews称新华社乌龙害苦报纸,长沙晚报几十万份紧急追回,改版,重印,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09,(3):12-12
2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并在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同志以及新华社社党组其他成员陪同下,亲切看望了中国政府网的编辑记者和新华社的职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的在线访谈进行得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李瑞环先后莅临新华社视察工作或参加纪念活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万里、李铁映、邹家华、朱镕基、薄一波、温家宝、胡乔木、荣毅仁、陈俊生、王任重等领导同志也莅临新华社视察工作或参加纪念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新华社的工作,总结了新华社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提出了历史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李瑞环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只要遵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华社的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新华社在新时期一定能够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党中央对新华社也是对全国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相似文献   

12.
两会一瞥     
《新闻三昧》2006,(3):F0002-F0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记者招待会上新华风姚勇摄李肇星遭媒体“围攻”新华社记乾温桂旭摄薄熙来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网姚勇摄来自社科界的委员在讨论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两会一瞥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两会”期间,许多报纸的显著版面刊载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我有不同意见”》、《总理的建议》两篇会议特写,并给予对很好的评价。 这两篇特写之所以大家叫好,除了视角独特、写作考究之外,一个很重要而且也是最可贵之处,是它的“鲜活”。“鲜活”,就鲜活在两篇特写所捕捉的新闻事实,都像是刚从地里采摘的菜和水里捞出的鱼,青翠欲滴和活蹦乱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二版发表本人采写的《洞庭大规模退田还湖》一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朱镕基总理竟注意到了这篇并不起眼的短文,当即批示:“关根同志:这篇文章写得好。朴实无华,思路清晰,散据说话,令人信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批示:“请光春同志告新华社发通稿。送请周强同志阅。”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批示:“请中青报以总理批示为动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力度,为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随后,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报刊上,时常可以见到对报道失实或差错的更正。这是党的报刊向人民负责的表现,也是取信于民的保证。有错不纠,决不是我们无产阶级报刊应取的态度。去年3月24日,体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周恩来总理1959年观看田径比赛的一幅照片,其文字说明是:“周总理在第一届全运会期间,特地到场内观看田径比赛,并向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中)、田径教练黄健(左)了解情况。”这里的“田径教练黄健”应为“周谦为”。周谦为是我国国家级田径裁判员、江苏省田  相似文献   

17.
余亚莉 《新闻界》2004,(6):68-69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的“更正”栏是由1977年上任的执行总编辑艾布·罗森索创设,它是将散布在各个新闻版面的更正项目集中在一起,从而自成一个“更正”专栏,时报也因此被誉为最负责任的报纸。但比“更正”栏的创设意义更为重大的则是它的另外一个栏目“编者的话”的设立。罗森索认为,新闻更正“不足以概括记者及编辑们在新闻写作和处理上所有的缺失。”①新闻报道有时在事实上并无缺失,但由于记者和编辑的一时疏忽,有意无意的遗漏一些重要部分,从而造成新闻意义的失实,导致对当事人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有些事实有其重要性,但时报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日,内蒙古北方新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总编辑王开的道歉信,犹如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近些年,大报小报出现差错是屡见不鲜的事,能够刊登出“更正”或者“重要更正”的报纸算是够负责的了。内蒙古北方新报是全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读者非常喜欢,最近,报纸出现了单位名称等差错,总编辑对此事非常重视,没有简单地更正,而是自己写道歉信刊登在报纸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声诚恳的道歉,增进了编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融入了报人知错必改的真情,换来的是读者的谅解和信任。办…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消息,勇于更正错误是媒体应有操守。美国《纽约时报》8月12日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点。这家报纸当天更正了48年前一篇评论文章中一处错误。  相似文献   

20.
1972年7月,我就当时发掘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出上许多珍贵文物,写了一条消息。消息于7月28日经郭沫若同志审阅后,新华社即报周恩来总理审定,于7月30日播发。 周总理是第二天就将稿子退回新华社的,只改了四个字:将原稿中把出土的一幅帛画说成“古代帛画中空前的杰作”一句中“空前”二字,改为“前所未见”四字。周总理日理万机,但对工作一丝不苟,新华社报送给他的新闻稿,他每篇都字斟句酌,有时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一一重新标过。当时,我只为周总理亲自修改我的稿子并同意播发而高兴,没有仔细去想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