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新概念、新知识、新规律、新理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借助于类比。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的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从而推论出它们的其它属性或规律。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和探求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或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叫做迁移。已学过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叫做正迁移,反之则叫负迁移或干扰。百分数与分数应用题之间,在题目结构、解答规律和解答方法上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运用类比、组织迁移准备了条件。一、充分发挥准备题的积极作用,为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学数学杂志上,刊载例习题功能应用探讨的好文章,确给数学教学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参考价值,但是就例习题在探求新知识的内容却很少提及,笔者在不等式教学实践中,尝试结合例习题教学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深受学生喜欢,下面把探求新知识的一些方法略作介绍。1.变更命题局部或全部条件。获得新结论命题条件和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依关系,因此只要变更命题条件,就将改变结论而获得新结论。例1(现行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上第12页例2)  相似文献   

5.
物理规律探究活动是学生走近科学,探索科学本质规律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规律探究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探究本身和探究过程,即借助物理情境或物理实验,学生的思维经历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这一完整的思考过程.囿于中考高考的压力,物理教师在设计探究性活动时往往过度关注知识的形成,而忽视知识的建构,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再者,课堂时间的限度对规律探究过程也有客观的刚性约束,七个探究要素不可能也不应该平均用力.如何解决好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探究内容的特点,选择需要突出重要探究的要素,借助理论分析的途径,重点通过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分析,形成具有一定预测性的知识结论,再围绕知识结论展开实验验证的规律探究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6.
陈锴 《物理教师》2015,(3):29-32
新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夸学科的特点,可以作为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物理解题进而构建解题的认知过程模型的理论基点.在该分类学看来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概念性知识,它决定了与之对应的程序性知识,而此程序性知识在物理解题中起到组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出物理解题的认知过程模型.认知过程模型揭示了物理解题是应用或是创造了产生式系统,由此可以借鉴行为—矫正技术,训练学生掌握产生式系统.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尊重知识本身的生长规律,要在知识呈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长点,体会知识的相关性,帮助学生以逐渐生成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读条件的必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就隐藏在条件背后.初三"三角形"的复习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机会.一、从整理知识结构说起复习课难上,难在学生都学过这部分内容,已经没有新  相似文献   

8.
题型分析 开放探究类试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它设计优美,格调清新,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条件或答案的多样性和不唯一性,或具有某种规律,学生需要在题面给定的条件下,联系所学知识,通过合理的观察、比较、分析、续合、猜想、类比、模拟,逐步探索尚不明确的结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新授课中,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生活动和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生活动具有不同的学生活动要素.教师要依据学生活动要素设计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以便有效观察学习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制备是指用一种或几种物质为原料,通过相互间的化学反应制取一种或几种新物质.物质的制备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制备.其题型有三类:完全限制原料型;不完全限制原料型;不限制原料型.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许多设计新颖,颇具思考性的物质制备题.这类题目多角度、多方位考查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的反应规律;各类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物质溶解性规律的应用能力;设计物质制取程序的能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既是物理学新理论产生的源头 ,又是检验新理论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目前 ,设计型实验已成为高考物理实验的新热点 ,它顺应了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潮流 ,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 ,由题给条件自行选定实验原理 ,确定实验方案 ,选择合适的器材去研究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或测定物理量的值 .自行设计实验是对学生综合处理实际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检验 .本文以“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一节高三设计型实验课为背景 ,说明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科知识体系,而且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考试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这里提到的"新情境",特别是后一句提到的"社会问题",我以为其主体部分应该是"热点问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在高考实践中是文综卷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3.
新定义型试题是指在试题中定义了教材中没有学过的新概念、新运算或新性质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新定义、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下面从6个侧面探求这类问题的命题规律,揭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14.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技能的训练、智能的培养,往往要通过例题教学来进行。为了完成好这些任务,我们在例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两点:1.以例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例题的思路和解法。2.由例及类。能解与例题同类或相关的题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例题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 一、温故引新,实现知识的迁移 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后面的例题往往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我们可以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完整展现了笔者在教学中对乘法公式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设计.从多项式的乘法中获取乘法公式,最后将乘法公式应用到多项式的乘法中去,展现公式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文中对公式规律的总结清晰、便于记忆,教学设计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思维活动中要较多地运用到比较思维、整体思维、归纳演绎思维、迁移思维、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有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某一问题。一、信息给予题的特点1.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是新情境。2.题中信息具有启发性,可以加以充分利用。3.解答问题时,要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新知识和新规律并将之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或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由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唤起的是存在于大脑中的表象的再现。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或加大思维深度,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下面举例浅谈我的做法。1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新知识的引进,有这样两种情况,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拓展。新旧知识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整合。而联想是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自然教学中许多概念、规律可以从旧知识引出…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迁移现象。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迁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积极的迁移,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另一种是消极的影响,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阻碍作用,叫负迁移或干扰。我们的教学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利用迁移的规律,促进学习知识的正迁移,防止或纠正负迁移。下面,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肤浅体会。一、准备条件,促进知识迁移迁移有其产生的条件。如:掌握有关的知识,思维能力的提高,心理准备的状态及学习中的指导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事先作好伏笔,提早为学生掌握较难的知识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利用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情境数学知识是系统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它的先行旧知延伸和发展而来,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输入、同化和操作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因而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制约作用.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教学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简单地灌输新知识,而应该在熟悉的旧知识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实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